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模式识别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pdf
文件大小:1.13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1.02万字
文档摘要

教学改革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模式识别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刘步实,陈伯伦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备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

以模式识别课程为例,分析梳理了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类

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思路,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质、算法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模式识别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模式识别;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4)29-0105-04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研究如何培养计算机类技术等学校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丰富教学内

才,提升学生的科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加容、创新工程案例、改善实践教学和优化师生素质等

深对知识的理解来提高实践操作的技能是当下必不方面入手,分析和探讨提升模式识别课程教学效果的

可少的研究课题。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工智能体系的方法与策略。

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的方法对表事

物或现象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样本的特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咱1暂

样本划分一定的类别去。该课程主要要求学生一)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缺乏

学习了解前沿技术和发展,熟悉行业标准,掌握算法随着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模式识别技

和工程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自术为该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近些年来有许多新技术新

我认知,为提升本科生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理论被研究学者提出并广泛应用,虽然选用教材内容

咱2暂

的基础。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翔实、概念完备,但是计算机行业的迭代更新和发展

这也对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针对应用型本科生的速度较快,对于当前最新研究成果的相关介绍较少,

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塑造提出学生学的知识与行业实际应用水平难以匹配。模式

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模式识别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识别课程学习和模型设计过程中,除考虑各算法结构

和创新,加强对本科生前沿技术发展的教育推广,既体系外,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和巩固,如

能学习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较好地融合教学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强相关课程的交叉融合,以保

识点开展课题研究,优化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解决实证理论知识和案例的整体设计方法、步骤及应用的协

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提高本科生就业核心调配合。学生得不前沿新工艺新技术的补充,导致

咱3暂

竞争力。在协同创新的环境之下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缺乏系统性培养,工程实践的能力较差。

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应用二)课程教学理论元素较多

型高校优势推动才教育发展,摆脱单纯技术普及的模式识别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数学理论作为依

教育瓶颈,获取更开阔的发展空间,是提升应用型高托,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学等知识,而进行算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数字化赋能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23JSJG157)遥

者简介刘步实(1991—),女,博士,淮阴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