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放射生物效应卫检.ppt
文件大小:4.4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4.24千字
文档摘要

ICRP某些确定性效应的阈值组织与效应单次照射(Sv)睾丸精子减少0.15永久性不育3.5~6.0卵巢永久性不育2.5~6.0眼晶状体混浊0.5~2.0视力障碍5.0骨髓血细胞暂时减少0.5致死性再生不良1.5第30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随机效应(stochasticeffects):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主要有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第31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低剂量兴奋效应即一定的低剂量辐射对免疫系统具有刺激性作用,除了辐射引起癌症的几率下降外,对大剂量的辐射照射也有一定的耐受性。机制:①免疫兴奋效应②DNA修复的兴奋效应③诱导自由基和活性氧清除④影响某些基因表达和表达产物蛋白质的合成第32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辐射对组织的损伤1、造血组织的辐射损伤:造血组织增殖快,不断更新,对射线高度敏感。可以通过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反映,易于观测,故有生物剂量仪之称。第33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造血组织损伤的特点:①血液系统的辐射损伤主要是造血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或丧失。②造血组织受损伤的程度可以反映受照剂量的大小。第34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造血系统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淋巴细胞幼红幼粒巨核成熟血细胞内皮细胞第35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造血干细胞:有极高的辐射敏感性,受射线照射后造血干细胞数量可因辐射致死亡和凋亡而随受照剂量呈指数规律下降。第36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周血细胞:RBC:一般受照两周以后才能出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的降低。WBC:照射后15分钟即可观察到淋巴细胞的减少。血小板:受射线照射后1~2周内下降较慢,降到最低值后逐渐恢复。大剂量照射也会导致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改变,损伤凝集和抗出血功能,发生出血倾向。第37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具体表现出血综合征:造血功能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脆性增加诱发感染、出血、贫血第38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本章重点辐射生物效应的定义和分类辐射防护常用剂量和单位氧效应和传能线密度造血系统的放射损伤第2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概述放射线与放射性核素的双重性1911年,皮肤损伤和皮肤癌的报道。1950年,正式命名: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3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待放射性的两种错误态度一是马虎大意,漠不关心;二是谈虎色变,盲目增加防护成本。电离辐射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应避免任何不合理的照射。第4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的能量传递给生物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注意:①放射生物效应往往是在超剂量辐射的情况下产生的;②生物机体对射线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第5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辐射防护常用剂量单位1、照射量:是反映X或γ射线空间分布和对空气电离能力的的辐射剂量。单位是库仑/千克(C/Kg)。旧单位是伦琴(R)1C/Kg=3.876x103R1R=2.58x10-4C/Kg第6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吸收剂量(absorbeddose):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国际单位是戈瑞(gray、Gy)。1Gy=1J/Kg旧单位是拉德(rad)1Gy=100rad第7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当量剂量(equivalentdose):等于吸收剂量乘以射线的品质因素Q(辐射权重因数)。单位是希沃特(sievert,Sv)。当量剂量是衡量辐射生物效应危险度的剂量单位。第8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辐射生物效应发生的机理1、射线的生物靶作用:辐射生物效应辐射的根本原因就是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分为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第9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