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芜湖市镜湖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文件大小:25.39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7.33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芜湖市镜湖区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6个月

B.15日

C.3个月

D.2个月

【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属于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是()。

A.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

B.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C.非法贩卖警用标志的

D.非法生产人民警察制式服装的

【答案】:B

3.查控车辆时,嫌疑车辆里面的人员发现民警意图并驾车潜逃,民警应在第一时间()。

A.联系其他检查站

B.驾车追击

C.报告指挥中心

D.聚集警力

【答案】:C

4.某夜,甲在夜宵摊喝醉了酒,路过某药店门口时,声称肚子疼要买药,店老板让他到附近医院去买。甲恼羞成怒,把药店大门的卷闸门(价值400元)踢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案可调解处理

B.甲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甲的行为构成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答案】:B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日。

A.10

B.30

C.15

D.20

【答案】:D

6.下列不属于寻衅滋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A.刘某一日酒后追逐一名陌生年轻女子

B.李某与王某有矛盾,一日李某纠集刘某等人与王某及其亲属进行打斗

C.谢某因下水管道漏水一事,与其楼上邻居江某产生纠纷。一日,谢某见江某的轿车停在楼下,便产生报复心理,用小刀划损江某车辆

D.李某经常在其家小区周围任意损毁小区业主车辆,见车就用小刀在车身划字

【答案】:C

7.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上级的决定和命令,()。

A.可暂缓执行

B.可以变通执行

C.必须执行

D.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就不执行

【答案】:C

8.对于2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的决定。

A.起诉

B.撤销案件

C.不起诉

D.免予起诉

【答案】:C

9.关于群众工作中如何有效进行沟通,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要做到耐心倾听、适度引导

B.要做到坚持原则、强调服从

C.要做到措辞准确、表达得体

D.要做到平等真诚、换位思考

【答案】:B

10.下列不能判处死刑的罪名是()

A.贩卖毒品罪

B.绑架罪

C.故意杀人罪

D.走私武器、弹药罪

【答案】:D

11.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A.可以2日内

B.可以及时

C.应当2日内

D.应当及时

【答案】:D

12.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继续盘问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

A.主管派出所工作的部门

B.监察部门

C.法制部门

D.督察部门

【答案】:A

13.《监察法》规定,被调查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由监察机关提请()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A.上级监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省级人民检察院

【答案】:C

14.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可以扣押

A.被侵害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B.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

C.与案件无关的物品

D.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

【答案】:D

15.尹某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总想找机会驾驶机动车。某日见停在小区内的一辆小汽车右后车门没有关严,便进入车内,接通点火线启动汽车后,将车开走。车的主人发现后报警,民警赶到现场时,尹某将车开回。下列对尹某行为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A.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偷开他人机动车的规定处罚

B.尹某的行为属盗窃中止,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C.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盗窃公私财物的规定处罚

D.尹某的行为属盗窃未遂,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A

16.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的是()

A.结伙抢劫

B.寻衅滋事

C.侮辱妇女

D.结伙斗殴

【答案】:A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是《行政处罚法》基本原则中的哪个内容?()

A.公开原则

B.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C.权利保障原则

D.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答案】:C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