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课件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第一章
电信网络诈骗概述
第二章
诈骗案例分析
第四章
法律与政策支持
第三章
防范电信诈骗
第六章
未来发展趋势
第五章
公众教育与宣传
电信网络诈骗概述
第一章
定义与特点
诈骗特点
手段多样,隐蔽性强
诈骗定义
通过电信网络实施欺诈行为
01
02
常见诈骗类型
冒充公检法
诈骗者冒充公安、法院或检察院,以涉及案件为由骗取钱财。
中奖信息诈骗
通过短信或电话告知中奖信息,要求支付手续费或税费以领取奖品。
欺诈手段演变
手动拨号、群发短信,伪造号码冒充亲友。
传统诈骗手法
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投资理财欺诈等。
新型诈骗手法
诈骗案例分析
第二章
典型案例介绍
通过短信或电话告知受害者中奖,诱导其支付手续费或税费以领取奖金。
中奖诈骗
诈骗者假冒公检法人员,以涉嫌违法为由,骗取受害者转账。
冒充公检法
案例诈骗手法
骗子发布兼职刷单信息,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使受害人大额转账后消失。
01
刷单返利诈骗
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
02
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例教训总结
信息保护意识
警惕陌生链接
0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透露敏感信息,防止被诈骗。
02
提高警惕,不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未知来源的APP,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防范电信诈骗
第三章
防骗意识培养
主动学习防骗知识,了解诈骗手段和案例,增强识别能力。
主动学习知识
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保持警惕心理
防范技巧与方法
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不泄露个人信息
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防诈骗等安全软件,保护设备安全。
安装安全软件
对陌生来电保持警惕,尤其是涉及转账、汇款等要求。
警惕陌生来电
安全使用网络建议
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
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保护设备免受网络攻击。
使用安全软件
不点击来自不明来源的链接,以防恶意软件感染。
警惕陌生链接
01
02
03
法律与政策支持
第四章
相关法律法规
2022年实施,打击治理境内外电信诈骗。
反诈骗法
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监测异常电话卡。
电信治理
开立账户尽职调查,监测异常账户交易。
金融治理
执法机构与职能
牵头负责反诈工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公安机关
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负责本行业领域反诈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
政策支持与指导
国务院建立反诈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
建立工作机制
2022年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供法律支撑。
反诈法出台
公众教育与宣传
第五章
教育培训计划
开设反诈骗线上课程,普及诈骗手法及防范措施。
线上课程
01
组织社区反诈骗讲座,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社区讲座
02
宣传活动与效果
线上宣传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防骗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线下活动
举办讲座、展览,发放宣传册,直接面向公众普及防诈骗技巧。
提升公众参与度
通过线上线下讲座,增强公众互动,提高防骗意识。
举办互动讲座
01
定期发布真实诈骗案例,鼓励公众参与讨论,加深理解。
发布防骗案例
02
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
技术防范新进展
AI反诈模型
利用AI技术,研发反欺诈风控模型,精准识别诈骗风险。
大数据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追踪诈骗行为模式,及时阻断诈骗链条。
诈骗手法预测
预测诈骗将更依赖AI、虚拟货币等新技术,提升诈骗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技术融合诈骗
随着打击力度加强,诈骗团伙可能更多转向境外作案,利用跨国司法协作难度进行逃避。
跨境作案增多
防范策略更新
强化法律制裁
推动增设电信网络诈骗罪,细化量刑标准。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提高群众防骗意识。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