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0期科研成果与传播高等教育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数智赋能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优化与实践
王介鹏(通信作者)林忠海华臻魏广芬杜慧恬
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26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自动化专业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
育改革浪潮,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数智赋能来优化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剖析了新工
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强调了数智赋能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
列课程优化策略,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机制的优化以及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旨在构建
一个更加灵活、高效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行业需求的自动化专业人才。本文的研
究成果不仅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而且为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
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课程优化;新工科;数智赋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在全球范围内,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迅速崛起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思政融合”的全
不仅推动了技术和教育的变革,也促使传统工业领域方位改革框架,旨在培养兼具工程能力、创新思维和
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模式。新工科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意义体现在两方面:
的战略方向,正推动传统工科向多学科交叉、创新驱其一,通过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升学
动和产业需求导向的范式转变[1-2]。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其二,通过数智技术与
自动化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其知识体思政教育的协同融入,强化学生的职业伦理与社会担
系广博精深,在智能制造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当,为自动化专业教育改革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社会对自动化专业1自动化专业课程优化策略与持续改进机制
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迫切需要培养出契合智能制
在自动化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模式长期存在“重
造发展趋势的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机构在自动化
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程内容固化于经典控制理
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提升教育水平是关
论,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缺乏深度融
键的培养手段,对于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具有
[3-4]合,跨学科知识整合机制亦未系统构建。这种偏向与
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
新工科教育培养具备现代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人
有的发展机遇,通过跨学科的深度合作、教育体系的优
化,以及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出更多适才的核心目标并不完全吻合。在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
应未来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演变的当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若未能及
数智赋能作为以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时与时代接轨,将逐渐脱离行业发展轨迹,甚至面临
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新兴理念,正在为教育教学改革带被边缘化、淘汰的窘境。因此,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
[5]与教学方式的优化改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所提
来创新性的视角。数智赋能为课程优化提供了创新路
径,其核心在于将技术工具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实出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