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国家和当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保护。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框图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环境保护办公室
各工序、施工班组、岗位人员做好职责内的具体工作
水污染防治组
大气污染防治组
噪声防治组
固废防治组
生态文物保护组
节能降耗管理组
为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本工程项目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的施工班组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中,建立一套懂行善管的环保监控体系,进行自我监控。项目经理是项目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环境保护措施
(1)水质保护措施
做好施工期水环境质量保护,严格控制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沿线施工区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18)三级标准。
为了避免水质污染,施工期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期生活供水及生活废水处理
饮用水水质符合GB5749-2022的规定。
食堂产生的废水为含油废水,需要在施工营区设置食堂隔油沉淀池对食堂含油污水进行处理,设置专人定期进行清掏外运。
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应符合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规划规定的排放要求,或应遵守相关标准、规程及规范的规定,不得将未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水体中,或造成生活供水系统的污染。
2)施工废水处理
施工期在营区出入口设置冲洗废水沉淀池,对机械车辆冲洗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冲洗台或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沉淀池的两格轮流使用,定期清理。
基坑排水的排放口位置尽可能设置在靠近河流中的流速较大处,以尽量满足水质保护要求。基坑的经常性排水,在基坑排水末端设沉淀池,排水量视沉淀池水的浑浊程度而定,做到蓄浑排清。尽量控制水体pH值接近中性时排放。
废水处理系统排出的污泥需进行必要的脱水(或沉淀)处理后,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存。防止污泥进入排水系统或排入河道。
机修及汽修系统的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应建立专用的废水收集管道,对含油较高的机修废水应选用成套油水分离设备进行油水分离,不得任意设置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污口。
(2)施工期声环境质量保护
做好施工期声环境质量保护。
施工区声环境保护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5dB(A),夜间55dB(A)。
施工期噪声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保护目标靠近施工场界的一侧设置噪声挡板,挡板采用金属穿孔板,内部填充吸声棉及隔声阻尼毡板,挡板长度在完全覆盖的前提下再向两侧各延伸20m。在声环境保护目标旁边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尽量布置在远离保护目标一侧,采用低噪声设备或人工施工等方法,运输采用胶轮车等措施对施工噪声进行消减。
除此以外,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在村镇、居民区等声环境保护目标附近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管理部门要求的时间施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居民稠密区,运输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进行运输。运输车辆穿过村镇时,要限速行驶,一般不超过15km/hr,并禁止使用喇叭。晚22:00~早6:00严格禁止施工,若因工程进度需要安排夜间施工,应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提前进行公示,夜间施工期间应成立群众来访办公室,对来访群众意见进行反馈和处理。
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和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居民稠密区,运输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进行运输。
尽量选用低噪音以及带有消声和隔音的附属设备,闲置设备应关闭或减速,设备要定期维修,保持良好运行工况,降低设备运行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同一地点集中使用过多机械施工设备,严格按照管理部门要求的时间施工。
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
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人根据批准的降低噪声的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噪声的检查,检查记录应提交监理人。
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和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尽量避开居民稠密区,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经过环境敏感目标时要控制车速,禁止鸣笛。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同一地点集中过多使用高噪声的机械设备。
做好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宣传教育,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关闭或减速闲置设备。对机械设备精心养护,保持良尽量将噪声强度大的施工设备安排在距环境敏感点较远的区域,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同一地点集中过多使用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声环境敏感区加装噪声挡板。
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进行运输。
尽量选用低噪音以及带有消声和隔音的附属设备,闲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