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消防管理方案
动火作业管理
1)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动火作业前必须书面通知项目部,办理动火证。灭火器材、监护人到位后,方可作业。
2)预先进行技术交底、防火教育。编制安全教育计划的同时,必须将防火安全教育纳入其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火知识教育。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必须指出周围环境、作业中易产生的火灾隐患、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并对一旦发生火灾时应该立即采取的应对措施等进行阐明。
3)工艺调整,尽量避免动火作业。施工作业前,应充分考虑优化工艺。尽量避免动火施工,或采取其他替代方法。
4)监督、检查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对动火作业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特殊情况应旁站监督。作业完毕后,应查看是否留有火灾隐患。
5)灭火措施齐备。施工作业前必须配备足够和匹配的灭火器材。作业中,接火斗、防火挡板、灭火沙等防火措施要到位,防止火花飞溅和引燃易燃品。
工程后期消防管理
1、施工现场明火隐患
电焊气焊的焊渣引燃易燃物。作业时无防护措施,火花飞溅引燃易燃物。电气焊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无灭火器材、无灭火措施,违章作业。
施工现场吸烟。作业人员未在指定地点吸烟,烟头随手乱扔。
易燃物品暴晒。汽油、稀料、油漆等易燃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
违章使用明火。违章使用电焊气焊,违章烘烤,违章熬炼等作业。
电器隐患
发生短路。导线绝缘老化;导线裸露相碰;导线与导电体搭接;导线受潮或被水浸湿;对地短路、电器设备绝缘击穿;插座短路等。
超负荷。乱用保险丝;电器设备超负荷;保险丝熔断冒火;电气、导线过热起火等。
接触不良。连接松动;导线连接处有杂质;接头处理不当等。
劣质电器。购买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器设备、线缆,发生故障、短路、发热等情况引发起火。
其他原因。电热器接触可燃物;电器设备摩擦发热打火;灯泡破碎;静电放电;导线断裂;忘记切断电源等。
生活区消防隐患
临建使用易燃材料搭建。板房使用聚苯板填芯的材料搭建,容易引起火灾。
电器设备超负荷使用。宿舍内私拉乱扯电线、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导致线路负荷过大发热起火。
劣质电器。购买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器设备、线缆,发生故障、短路、发热等情况引发起火。
液化气使用不当。气瓶或管路老化、漏气,导致可燃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卧床吸烟。烟头引燃宿舍内易燃物品,引起火灾。
违规使用设备。违反规章使用电炉取暖、做饭、烧水,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热得快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