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管理}建筑消防知识
讲义
建筑消防知识培训教材
1、消防基础知识
1.1火灾
1.火灾的定义其分类
火灾是一种违反人们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燃烧现象。
根据可燃物的燃烧特性,通常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
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
蜡等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合金等引起的火灾等。
此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带电火灾越来越普遍,这引起人
们的普遍重视,目前我国部分消防技术规范对此类火灾的控制和扑灭也作了相应的要求。
2.建筑火灾的发展及其蔓延
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也很多,但通过对燃烧理论的研究
发现,热量传播伴随着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且热量
传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途径在火灾发展的各个阶段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以建
筑火灾为例介绍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1).建筑室内火灾的发展
建筑火灾一般是最初发生在建筑内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房间或区域,
以至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在此仅介绍耐火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房间内的
火灾发展过程。
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
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
1).初起阶段
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
烧,这时火灾好象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在火灾局部燃
烧形成之后,可能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a)最初着火的可燃物质燃烧完,而未蔓延至其他的可燃物质,尤其是初始着火的可
燃物处在隔离的情况下。
(b)如果通风不足,则火灾可能自行熄灭,或受到通风条件的支配,以很慢的燃烧速
度进行燃烧。
(c)如果存在足够的可燃物质,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则火灾迅速发展到整个房
间,使房间中的所有可燃物(家具、衣物、可燃装修等)卷入燃烧之中,从而使室内火灾进
入到全面发展的猛烈燃烧阶段。
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
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
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
稳定;火灾发展时间因受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以及
通风条件影响,其长短差别很大。
初起阶段火灾持续的时间,对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重要物资的抢救以及火灾扑救都具有
重要意义。若室内火灾经过诱发成长,一旦达到轰燃,则该室内未逃离火场的人员生命将受
到威胁。
初起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最有利
时段。因此,应设法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
在起火点。许多建筑火灾案例说明,要达到此目的,在建筑
物内除安装配备灭火设备外,设置及时发现火灾的报警装置
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应设法延长初起阶段的持续时间。
2)全面发展阶段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火灾房间温度
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
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火灾之
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
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
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
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
存。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快,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
o
并出现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C左右。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部位大量喷出,
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是建筑物构件的承载
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他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而不会烧穿,因此发生
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
风控制着,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间取决
为了减少火灾损失,针对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