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7.23 走近工程师(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 (青岛版).pdf
文件大小:119.1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3.26千字
文档摘要

青岛版(2017年)科学三年级下册

《走近工程师》教学设计

课题7.23走近工程师课型新授课

科学观念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知道不同工程(如桥梁、航天器、水利工程等)的设计特点与功能。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程的结构特点,培养归纳与推理能力。

能基于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如纸船载重量的影响因

教学目标素)。

探究实践

通过动手设计纸船,体验工程师的“设计-测试-改进”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砝码、硬币)检测纸船载重量。

态度责任

感受工程师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养成耐心、细致、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

重点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难点知道不同工程(如桥梁、航天器、水利工程等)的设计特点与

功能。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情境创设

1.播放中国天眼(FAST)的震撼视频片段,提问

“这个‘大锅盖’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课堂导入

“是谁设计并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工程?”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工程师,看看他们如何用智慧改

变世界!”

板书课题。

二、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1.头脑风暴

提问“你认为工程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和科学家有什么不

同?”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工程师是用科学知识设计、建造、改进工具或系统

课的人。

2.案例分析

展示天眼工程师南仁东的照片,简述他的故事,强调工程师的创

新与坚持。

活动二:了解工程师和他们设计的工程。

1.工程案例探究(分组讨论)

程每组抽取一个工程案例(都江堰、赵州桥、港珠澳大桥、神舟

飞船、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任务单

功能:这个工程解决了什么问题?

设计特点:形状、材料、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

工程师的智慧:设计中体现了哪些科学原理?

示例

学都江堰:分流洪水、灌溉农田(利用地势高低自然分流)。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组合(适应复杂海况)。

2.汇报分享

每组用1分钟介绍自己的工程,教师补充关键点(如赵州桥的“拱

形结构”承重原理)。

3.教师总结

习工程师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丰富

多彩的人工世界。

三、评价与创新

活动:设计一只载重量大的纸船。

1.任务发布

挑战规则:用1张A4纸制作纸船,**不能使用胶水、胶带等辅

助材料,测试最大载重量(以硬币或砝码数量计)。

2.思维导航

提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