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5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pdf
文件大小:211.3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64千字
文档摘要

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课型新授课

科学观念

1.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

的产物。

科学思维

1.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

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目标

探究实践

1.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推理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煤、石油、氧气的

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态度责任

1.体会化学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感受到资源的珍贵,认同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重点知道地球上的重要化学变化(如煤炭形成、光合作用)及其对人类的意

义。

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这些变化需要极长时间(如煤的形成要几亿年),与实验室快速变

化不同。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课(1)提问:这两块石头年龄相差3亿年!猜猜哪块更年轻?为什

堂么?[教师展示花岗岩与煤炭标本]

导(2)揭示矛盾“年轻”的煤炭源自古老植物。[引出化学变化的

入时空魔力,板书课题]

(3)[PPT聚焦问题]思考:地球如何用化学变化锻造宝藏?

2.提出探究任务

“今天我们是地球化学工程师,需要完成下面三个任务:①破解大

地宝藏密码(煤/矿物);②解码大气氧气之谜;③规划资源利用方

案。”

二、探索

活动一:大地宝藏诞生记

1.模拟实验:用分层材料模拟煤炭形成

(1)实验步骤

①底层铺黏土(沉积层)→中层堆树叶碎(植物层)→盖黏土(覆

盖层)

②压重物模拟地壳压力→密封罐隔绝空气

③观察:植物形态如何被“封印”?

(2)关键提问:实验中哪些条件模仿了真实环境?(高压/缺氧/长

时间)

2.播放“煤炭的形成和分布.mp4”,对比实验现象。

3.小组研讨[配套发放PPT资料卡]

Q1.煤为什么属于化学变化?(证据:植物纤维→碳元素富集)

Q2.钻石和煤炭成分相同,价值为何天差地别?(引申矿物形成条件

差异)

活动二:氧气工厂之谜

1.[展示氧气含量演变图]提问25亿年前大气缺氧!如今21%的氧

气从何而来?”

2.实验破解光合作用

(1)[播放PPT视频]介绍实验方法

①水槽注水→插入金鱼藻→倒扣漏斗与试管

②光照10-20分钟→收集试管气体

③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复燃说明是氧气)

(2)现象记录:光照后试管出现气泡→木条复燃(对比避光组无

气泡)

3.教师小结:植物是地球的氧气工程师,阳光+水+二氧化碳→

氧气+葡萄糖`。

活动三:资源利用的化学密码

1.石油形成推理

(1)播放《石油的形成和分布》,对比煤炭形成

(2)思考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