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学设计
课题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课型新授课
科学观念:
1.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
1.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基于现象进行对物质变化的本质进
行分析推测,提出合理见解。
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
3.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
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态度责任:
1.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
害的。
重点:通过实验现象推断新物质产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难点
难点: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差异;多角度验证新物质。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教师溶解白糖于水]白糖‘消失’了,它变成新物质了
课
吗?(学生:没有,物理变化)
堂
2.继续提问:[点燃蜡烛]如果加热让它真正‘消失’,结果会不同
导
吗?
入
3.[展示PPT聚焦问题]化学变化如何产生新物质?怎样证明它?[板
书课题]
二、探索
活动一:加热白砂糖——捕捉新物质的踪迹
1.讲解实验过程[PPT分步引导]
2.教师示范,学生小组实验。
课
3.完成记录单,班级交流。
Q1.熔化时的糖和最初的糖是同种物质吗?(物理变化:形态改变)
Q2.为什么变棕色后气味不同了?黑色固体还能叫糖吗?
Q3.对比焦糖块:工厂生产的焦糖和你们做的性质相同吗?
4.学生结论:棕黑色物质不是糖——是新物质。
教师小结:颜色气味剧变+性质改变(不可逆)=化学变化产生新
程
物质.
活动二:生活里的新物质侦探
1.破解烘焙之谜
①观察三组样本[PPT动画辅助]
②思考核心问题:面团里的‘空气’是什么?烤焦的面包皮还是面
粉吗?
学
2.铁锈寻证实验
①对比观察(生锈铁钉vs新铁钉)。
②推理思考:铁锈能否变回铁?说明什么?(不可逆→新物质)
三、研讨
提问:哪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哪些变化产生的
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害?你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习
归纳:①酸雨、②用糯米做酒酿、③洗衣粉清洁衣物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课
(1)化学变化必然产生新物质(如烟灰、焦炭),且变化不可逆。
堂
小(2)可通过颜色改变、气味生成、质量变化等现象判断新物质产生。
结
(3)从蜡烛燃烧到食物烹饪,化学变化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探索需要敏锐观察,更要敢于质疑——正如炼金术士的失败奠
定了化学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