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2024-2025年)科学一年级下册
《寻找蚯蚓的“家”》教学设
课题3.13寻找蚯蚓的“家”课型新授课
科学观念:
1.认识蚯蚓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理解蚯蚓是一种生活在潮湿
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
2.理解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蚯蚓生存的重要性,包括湿润的土壤、
阴暗的环境等。
科学思维:
1.能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并验证其正确性;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
法判断不同环境下蚯蚓的行为差异。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归纳总结形成初步结论。
教学目标探究实践:
1.能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掌握简单的
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记录方法。
2.利用多种方式(如文字描述、图表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
变化和发展。
态度责任:
1.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尊重每一个小生命的存在价值;增强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保持良好的探究态度,勇于面对挑
战。
重点:
1.掌握蚯蚓的基本生活习性,包括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及行为特点。
2.设计并执行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蚯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重难点
3.使用恰当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
难点:
1.如何准确识别蚯蚓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反应及其行为表现。
2.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长期观察项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雨后蚯蚓爬出地面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
注意。视频中展示了蚯蚓在路面上蠕动的画面以及它们被困的情景。
(2)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蚯蚓?它们通常生活在什么样的地
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3)展示实物蚯蚓或者图片资料,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蚯蚓的身体结
构,比如环状体节、刚毛、口器等。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下雨后我们更容易看到蚯蚓呢?它们喜
课堂导入欢什么样的环境?”启发他们联系生活经验作出推测。
(5)结合教材中的任务卡内容,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研究
蚯蚓的生活环境并帮助它们找到“家”。
(6)分发材料清单,讲解每种物品的作用,例如透明塑料盒用于观
察蚯蚓活动,干土和湿土模拟不同环境等。
(7)组织讨论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各自的想法和疑问,
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8)最后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轻拿轻放蚯蚓,避免伤害到
这些小生命。
活动一:确定实验方案
收集信息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到的相关知识,如蚯蚓喜湿润环境、
以腐殖质为食等特点。
(2)引导学生查阅课本P62页提供的参考资料,了解如何选择合适
课的栖息地寻找蚯蚓。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分组前往校园内外的不同角落搜寻蚯蚓踪
迹,记录发现地点及时间。
(4)回顾课堂上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