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6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pdf
文件大小:181.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教科版(2017年)科学六年级下册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课题3.6浩瀚的宇宙课型新授课

科学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

着的。

科学思维:

1.制作银河系模型,观察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教学目标

2.基于对模型的分析和推理,对银河系中的天体运动情况提出合理

见解。

探究实践:

1.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态度责任:

1.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重点:建立银河系模型,观察并分析银河系的天体运动情况。

教学重难点

难点: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一、聚焦

课1.导入:在观看夏季星空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众多恒星组成的银河。

堂银河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部分。

导2.提问:①宇宙有多大?②宇宙中还有类似的星系吗?③银河系到

入底是怎样的一个星系?

3.揭题并板书:“浩瀚的宇宙”。

二、探索

1.认识银河系

(1)提问:你能描述一下银河系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阅读课

本P51图文,归纳“银河系”的特点)

归纳:①银河系像一个中间凸起的盘子(侧视图),又像一个漩涡

(俯视图),它由核球和多条旋臂组成。

②太阳在其中一条猎户座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

③银河系中的天体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转。

[展示银河系的侧视图、俯视图,引导学生从银河系的形状和运转上

进行分析。同时可以结合“3.1太阳系大家庭”的知识,让学生找一

找“太阳”的具体位置。]

(2)播放视频“一分钟认识银河系.mp4”

2.建立银河系模型

(1)出示实验材料:陀螺、深色卡纸、米粒、胶水。

思考:每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

(2)讲解实验方法:

①在纸片上模拟画出银河系的“核球”和几条“旋臂”,画好后剪

下来;

②把一些米粒粘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③将纸片固定在陀螺上并开始旋转;

④旋转过程中的“银河系”。

(3)小组实验,交流实验发现。

思考:旋转我们的银河系模型,观察并思考。根据模型,我们能提

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吗?

归纳:未旋转的模型、旋转后的模型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各有

什么特点?哪种情况下的模型更接近真实的银河系呢,为什

么?……

3.认识河外星系

(1)出示相关图片,导入“河外星系”。

(2)提问:河外星系有什么特点?它与宇宙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

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对于“宇宙”,你有什么感受?

(3)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河外星系.mp4”

三、研讨

1.银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请描述一下。

归纳: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银河系像一个

盘子,银盘直径约10万光年;又像一个旋涡,它有多条旋臂。银河

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