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朝交通发达的原因: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上交通发达。
2.元朝:(1)陆上交通线: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2)海上交通线: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宋元海外贸易的特点)
1.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宋元时期,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海外贸易收益大: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贸易国家和地区多:宋元时期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对外贸易口岸多: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5.海外贸易种类丰富: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辽宋夏金元时期,西方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
元朝受到重视。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2.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
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
1.发明:北宋毕昇
2.意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指南针
1.发明过程:①先秦时制成指南工具司南;②北宋时,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罗盘;
2.应用: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3.意义:①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传播:指南针经过阿拉伯人传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三、火药
1.发明过程: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③宋元时期,火药武
器广泛用于战争,元朝发明火铳。
2.意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②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四、天文学的发展
1.沈括(北宋科学家):①创制了“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②著有《梦溪笔谈》,综合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
成就。③使用“石油”一词。
2.苏颂(北宋科学家):主持创制了水运仪象台,它集观测、演示和报时于一身,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3.郭守敬(元朝科学家):①研制天文仪器简仪;②编成历法《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③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
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
五、理学
1.由来: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因此理
学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2.主张:(1)程颢和程颐:①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②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
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
②朱熹:①是理学的集大成者;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3.评价:①积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②消极: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六、宋词和元曲1
1.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它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杰出的代表: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苏轼、辛弃疾的词气势豪迈。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南宋陆游是著
名的爱国诗人。
2.元曲: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杂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著名杂剧家还有马致远、王实
甫。
七、《资治通鉴》
1.作者:北宋司马光2.体例:编年体的通史
3.记事时间:记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4.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5.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著作,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5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时间:1368年2.建立者: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3.都城:应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