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件中职高教版中国历史.ppt
文件大小:21.46 MB
总页数:8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1.01万字
文档摘要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对日本: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5836万日元。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辽东对远东: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争夺为主。理性思考:谁是赢家?甲午战争,中国失去的是国土、财富,乃至尊严,而日本失去的却是理智。一场受益颇丰的赌博,让日本毫不犹豫地走上了一次次国运的军事豪赌,最终,这个疯狂国家的赌运在二次大战后走到了尽头。*五、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一、义和团运动P-101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中国农民运动。又称义和团事变、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场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1、外国的宗教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传教士为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服务。地方官“袒教抑民”→“民冤不伸”。文化冲突+外国教会的侵略+传教士的胡作非为→反洋教的斗争。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义和团是民间秘密组织和公开组织汇合的产物。成员:农民、失业工人、城市贫民、小商贩及散兵游勇等。基层单位称“坛”。供奉神仙牌位,宣扬“刀枪不入”。纪律严格。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3、义和团的口号:“扶清”-----义和团希望帮助清政府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意愿。“灭洋”-----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的正义性质。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恭亲王弈析咸丰皇帝洗劫和焚毁圆明园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历时150多年扩建面积5200余亩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北京,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火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是第一次火烧圆明园)边疆危机一、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9世纪60年代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美国、日本先后侵扰台湾,英国和俄国觊觎新疆、西藏,英国还向西南地区渗透,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英、俄两国竟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俄国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1875年,已六十四岁身着官服的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第二年,左宗棠指挥所部进疆,于1878年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时间条约割占面积/k㎡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1860年《北京条约》约40万1860年、1864年《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44多万1881年《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7万多=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883年,法国控制了清朝的藩属国越南,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爆发。1884年,法军偷袭福建马尾军港,摧毁福州造船厂。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于1885年在台湾建省,强化了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