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41目录CONTENT科技1佛教道教的传播2文学艺术3目录龙骨水车是马钧发明的。中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有翻车的制造,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大抵应该说是中国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直到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重新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式翻车,才使得翻车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形成了从东汉到三国翻车的正式产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科学家和能工巧匠。曹魏人马钧改进了前代汲水工具翻车(踏车、水车)。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新课引入龙骨水车龙骨水车龙骨水车一、科技P-4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等都取得新的成就。下表为这个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人物朝代称谓主要科技贡献祖冲之南朝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欧洲人早1000年贾思勰北朝农学家《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1、祖冲之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祖冲之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大明六年(462年),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祖冲之造千里船祖冲之改进的水车为了纪念祖冲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外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莫斯科大学陈列着祖冲之的雕像,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将自己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复制的指南车2、贾思勰xie----《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在内的农业科学技术。3、裴秀和郦道元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为纪念这位中国地图科学创始人而设立的裴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秀环形山。裴秀--西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青州刺史,永宁候郦范之子,地理学家、文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综合性的历史地理著作。郦道元二、佛教道教的传播P-43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饱受战乱痛苦。在社会上次的影响下,平民百姓纷纷信奉佛教,各地广修寺庙,佛教空前盛行。1、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影响深远,对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佛教也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逐渐走向本土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扶持,日益兴盛。他们除到处兴建佛寺外,还支持人们开山凿窟,建起大型石窟寺。石窟艺术也就随之而兴盛起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闻名世界的三大艺术宝库。大同云冈石窟云岗石窟第5窟:据说是孝文帝为了纪念他的父母而建造的。龙门石窟宾阳洞“礼佛图”浮雕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飞天、飞仙不分。后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