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兴起;;(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关键问题: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有什么关系?;;;;1.英国崛起的因素(☆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启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核心素养:家
国情怀)
(1)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思想
觉悟;
(2)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
级基础和思想基础;;(4)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
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5)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提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后,恩格斯在
致布洛赫的信中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
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上层建筑的
各种因素……”下列选项能够佐证恩格斯观点的是(D);点拨:“但是”后面是材料的主旨。材料中恩格斯的话强
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D符合题意。A、B与材料
无关,C体现的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2.“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
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
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C);3.[2024年1月晋中期末]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经历了从
精神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器物层面的变革三个阶段。与
这一观点相对应的是(A);4.“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
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
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
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D);点拨:根据材料“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
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消灭了以往自然
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可知,作者认为工业革命促进世
界市场的形成,D正确??世界各国的孤立不利于大工业发
展,排除A;大工业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B;世
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排除C。;5.【跨学科·英语】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
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
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资本主义)、
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
背景是(D);6.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们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
小简陋,烟尘几乎使人窒息。女工怀孕后直到分娩前还在
工作,七八岁的儿童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上
述现象直接导致(D);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
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他还说:“资本来到
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A)进步性野蛮性、残酷性;8.[2023·太原期末]歌曲反映时代心声。小明同学搜集到与近
代法国相关的两首歌曲《马赛曲》和《国际歌》,这两首
歌曲共同反映出(B);点拨:《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歌曲,《国际歌》
是欧仁·鲍狄埃为歌颂巴黎公社而作,它们都歌颂了巴黎
人民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B正确。《国际歌》与法国人
民反抗封建专制的决心不符,排除A;《马赛曲》不能印
证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排除C;《国际歌》所
歌颂的巴黎公社运动最终失败了,排除D。;9.某同学收集了下列资料。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D);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和中国共
产党成立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故这三份资料的主题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D正确。巴黎公社与中国
共产党成立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材料不
能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消逝,排除C;《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不能体现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B。;二、探究题
10.[2024年1月晋中期末]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晋中市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
命”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
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搜集图片——感受科技创新】(4分)
(1)第一小组搜集了两幅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请分别
为其撰写文字说明,感受工业革命的风采。;答案:图一: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蒸汽机并于。1785年投入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