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中职高教版中国历史.pptx
文件大小:4.89 M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4.76千字
文档摘要

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P-29中国历史

学习目标1、知道秦汉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2、了解秦汉时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科技文化成就。

新课引入2003年,广西合浦一座西汉墓出土了一个磨锄铜俑。这尊青铜俑是在墓室器物室的下部发现的,高约10厘米,呈半蹲立状态,左腿曲立,右腿跪地,铜俑左手扶住一块铜板,因建筑施工原因,铜俑右手下半截被铲坏残缺。这尊青铜俑虽腐蚀较为严重,但其形态仍然逼真可认,乍一看去就像在磨锄,又像是一位正在浣洗的妇人。磨锄铜俑锄的出现表明当时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特点: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秦汉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普及,精耕细作技术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即,西汉后期二牛一人,东汉出现一牛挽犁),后来出现了翻土的犁壁,耦犁技术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西汉时发明了播种的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3)兴修水利:秦朝除继续发挥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作用外,又开通秦渠和江南运河。两汉也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汉武帝时期在关中修建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汉武帝和汉明帝时期,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减少水患。

(4)土地制度: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形成。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田庄的依附农民除了向田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他们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

2、手工业(1)经营形态:秦汉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湛。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收归官办;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官办)。(2)成就:冶铁业: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丝织业:汉时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享誉世界。

3、商业、交通和城市(1)商业: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困难,加之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2)海外贸易:西汉时期开通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亚欧。(3)交通:秦始皇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链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4)城市:坊市分区,西汉长安东西有市九处。(5)汉武帝的抑商政策: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除长安外,还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今天的河南南阳)五大城市,称为“五都”。综上所述,秦汉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反而没有抑制住商业发展。西汉马王堆汉墓素纱单衣49克

秦始皇陵铜车马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1980年出土于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坟丘西侧。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约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间。东汉威武铜奔马秦汉时期的青铜铸像,水平高超,色彩绚烂。

二、秦汉科技P-30秦汉科学技术成果丰富。除发明、改进造纸术外,还在医学、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1、造纸术请问纸发明前用什么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呢?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

帛玉石器竹简笨重贵

东方朔给汉武帝的上书,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①西汉发明②东汉改进麻质纤维纸,发明者不详,但绝非一人之功(世界最早)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③外传----由中国传遍世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④意义造纸术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使文化教育的普及;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a.4-8世纪,传到周边邻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阿拉伯)。b.12世纪经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c.16-19世纪传到美洲和大洋洲。造纸术蔡伦(?--121年)

2、医学(三典两医)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定稿;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②《神农本草经》: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伤寒杂病论》:东汉时期,中医的重要医典。④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