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繁荣积贫积弱第八讲:辽宋夏金元时期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甲】26·宋朝的手工业、商业发展【Ⅱ】26·宋代海外贸易;乙卷·26通判的历史背景和权力演变17.湖北·农业和农学;4.湖北·社会阶层的变化;4.广东·宋代理学张载;4.湖南·南宋绘画;北京高考·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海南·4: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天津高考·3:北宋时期的阶段性特征2023【甲】26.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乙】27宋金元社会的变化湖北.4.宋朝农业的发展海南.3.崇文兴教社会风气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7.南宋的偏安江苏.3.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湖南·6.元朝的民族关系;甘肃.辽朝官制;黑吉辽·5.辽宋夏金元经济;山东.3.宋社会变化【考情分析】命题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辽宋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宋元时期的文艺和科技;2.从“社会流动”角度认识宋代社会的变化;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南宋偏安4、元朝行省制。重点关注:北宋阶段特征;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行省制;宋民族及对外关系;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宋科技成就;宋明理学;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
第一部分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第八讲: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宋夏金元的政权更迭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契丹族916年耶律阿保机1125年亡于金汉族960年赵匡胤1127年亡于金党项族1038年元昊1227年亡于蒙古女真族1115年完颜阿骨打1234年亡于蒙古汉族1127年赵构1276年亡于元蒙古族1271年忽必烈1368年亡于明
一、宋代的政治和军事(一)背景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时间人物都城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建立北宋统一材料1几十年间(五代十国时期),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赵匡胤昨天还是一殿前都检点,今天是皇帝了;那是五代乱世最黑暗的表记。若把当时皇帝来比宰相,宰相却有做上一二十年的,相形之下,皇帝反而不像样。——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加强中央集权抑制武将势力膨胀(1)政治前提:(2)历史教训:(3)根本目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雪夜访普图》(一)背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统治者需要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行政:削实权财政:制钱谷军政:收精兵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更戍法)(二)措施: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特点:加强中央集权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方镇太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互不统属,直属中央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二者共同签署文书,相互制约。
2、君弱臣强——分散机构权力特点:分化事权、相互制约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财权:三司(户部、度支、盐铁)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军权:,枢密院专掌军政,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全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北宋:二府三司行政军事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枢密使枢密副使三司二府枢密院财政台谏御史中丞监察知谏院(二)措施:(1)中央:二府三司(分散宰相权力,加强君权)在地方设置“四监司”、“通判”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2)地方:度支
知识拓展:唐宋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何区别北宋:二府三司行政军事盐铁度支户部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枢密使枢密副使三司二府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一切都要通过皇帝。与此同时提高监察机关的权利和地位,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员,迫使宰相不得不屈从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台谏官。——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唐·三省六部制唐:程序性分工宋:事权性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