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成语典故丨马入华山.docx
文件大小:12.7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1.07千字
文档摘要

【成语】

马入华山

【拼音】

mǎrùhuáshān

【释义】

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出处】

《尚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解释:四月间,月亮开始放出光辉,武王从商国归来,到了丰邑。于是停止武备,施行文教,把战马放归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旷野,向天下表示不用它们。

【近义词】

散马休牛?放牛归马?马放南山

【反义词】

刀兵四起?兵戎相见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借题发挥。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帝辛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各诸侯国十分不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终于在公园前1047年,周武王起兵伐纣,各诸侯国纷纷响应。周武王率领着大军向商朝的都城朝歌进发,沿途不断有人加入进来,甚至商纣王军队的士兵也带了武器加入到讨纣的队伍中。大军开到朝歌南郊的牧野时,举行了庄严的誓师典礼。

几万人的怒吼声响彻天宇,商纣王在朝歌城里听了心惊胆战,忙调兵遣将去迎敌。可是,商朝的将士们眼见商纣王的末日已到,谁也不愿为他卖命;而周武王的军队个个奋勇争先,有的还载歌载舞,欢笑上阵。经牧野之战,商纣王的军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知道义兵抓住了他定不会饶他,就穿上宝玉做的衣服,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灭了商朝,凯旋而归,以镐(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为京都,建立了周朝。

因为战争结束了,不再需要打仗,周武王就宣布归马放牛,让它们拉犁耕地。周武王又将府库的粮谷分给贫困人家,救济他们;把囚犯也放出来,让他们自由;又在百姓中提倡道德、忠义、孝廉;对有功劳和有才能的人,分别封官加爵。从此天下安定下来,百姓也安居乐业了。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伐纣成功之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中国从此建立了长达800年的周朝,周朝的经济、文化、生产力水平比商代更高,并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造句举例】

周武王在太公望辅助下灭商,于是偃武修文,马入华山,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现代社会霸权主义抬头,我们想马入华山,和平相处只怕事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