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代时辰及相关诗句.docx
文件大小:12.1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划分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十二时辰与对应时间及相关诗句具体如下:

1.子时(23:00-01:00):夜深人静,古人称“夜半”,是一天的开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丑时(01:00-03:00):称“鸡鸣”,对应凌晨时分。(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唐代李白的《鸡鸣歌》)

3.寅时(03:00-05:00):称“平旦”,天刚破晓,黎明将至。(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岑参《早上五盘岭》)

4.卯时(05:00-07:00):称“日出”,太阳升起,晨光初现。(日出潼关四扇开,—唐代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5.辰时(07:00-09:00):称“食时”,古人吃早饭的时间,也叫“早食”。(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王质《东流道中》)

6.巳时(09:00-11:00):称“隅中”,接近中午,太阳偏南。(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王质《东流道中》)

7.午时(11:00-13:00):称“日中”,正午时分,太阳直射最高点。(“暑烦人困妆时午”—宋代赵长卿《菩萨蛮·暑烦人困妆时午》)

8.未时(13:00-15:00):称“日昳”,太阳开始西斜,又叫“日跌”。(日昳方炊饭,秋深始采茶。—宋代陆游《幽事绝句》)

9.申时(15:00-17:00):称“晡时”,古人吃晚饭的时间,也叫“日铺”。(人皆束缚犯申时,我独园居不必归。—宋代张镃《晚步松下》)

10.酉时(17:00-19:00):称“日入”,太阳落山,傍晚来临。(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唐代项斯《江村夜泊》)

11.戌时(19:00-21:00):称“黄昏”,天色渐暗,万物朦胧。(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唐代白居易《紫薇花》)

12.亥时(21:00-23:00):称“人定”,夜深人静,人们准备安睡。(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宋代欧阳修的《人定》)

古代计时除了地支,还结合“漏刻”“日晷”等工具,时辰制贯穿于农耕、礼仪、天文等领域,如中医理论中就有“十二时辰养生法”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