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基本笔画(四)——第4课时:点的书写.docx
文件大小:22.2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3.4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单元基本笔画(四)——第4课时:点的书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点的形态特征,包括瓜子形、水滴状、三角形等不同形态,掌握“斜触起笔、压笔行锋、略提收笔”的书写步骤,并能准确识别“下、玉、主、心”等字中点的位置、角度及与其他笔画的呼应关系。

了解点在汉字中的不同分类(如侧点、垂点、长点等),并掌握其书写要点。

通过观察教材例字,归纳点的书写规律,如“点画方向随字势变化”“点画形态与结构平衡相关”等。

技能目标

能准确书写侧点,临写含点的例字,做到起笔果断、收笔利落,点画与其他笔画的呼应自然,如“下”字点与竖画的垂直关系、“玉”字点与横画的间距控制。

掌握点画的力度变化,避免将点写成“小短横”或“圆点”,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能运用放大镜观察字帖中点的细节,如笔锋的转折、墨色的浓淡变化,提升临摹精度。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如雨滴、瓜子、笔尖墨点)感悟书法点画之美,培养细节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书写过程中体会“以小见大”的书法哲学,理解“点虽小,却关乎全局”的汉字结构理念。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点的起笔与收笔动作(斜触、压锋、略提),尤其是起笔的“尖”与收笔的“圆”的协调统一。

点画与其他笔画的呼应关系,如“下”字点与竖画的垂直关系、“玉”字点与横画的间距控制。

难点

控制笔锋力度,避免将点写成“小短横”或“圆点”,需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压笔行锋”的力度与速度。

理解点在不同字中的形态变化,如“心”字三点呈弧形排列,“主”字点在上方需“盖住”下部结构。

将生活中的观察转化为书写实践,如通过观察雨滴的形态理解点的“水滴状”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具

毛笔(兼毫或羊毫)、墨汁、宣纸、田字格练习纸、米字格示范纸。

“雨滴、瓜子、笔尖墨点”高清图片,教材第16-17页例字卡片(含“下、玉、主、心”等字)。

点画动态书写视频(慢动作展示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投影仪及幕布。

错误范例对比图(如“圆点”“横点”“歪斜点”),用于直观纠错。

学具

学生每人一套书法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田字格练习纸)。

红笔(用于标注)、放大镜(观察字帖细节)、直尺(辅助测量点画间距)。

小组合作学习卡(记录观察心得、书写问题及改进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分钟)

生活联想

展示雨滴落地、瓜子摆放、笔尖墨点的图片,提问:“这些事物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笔画?”引导学生发现“点”的自然形态。

举例说明:“雨滴从空中落下,先尖后圆,像不像书法中的点?瓜子一头尖一头圆,是不是和点的形态很像?”

字例激趣

出示“下、玉”字的放大版,提问:“这些字中的点像什么?如果去掉点,字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下’字去点成‘卜’,‘玉’字去点成‘王’,点虽小,却关乎字的识别与美观。”

互动游戏

开展“找点游戏”:教师快速展示“点、主、心、下”等字,学生抢答指出点的位置和方向。

2.新知讲解与示范(10分钟)

(1)点的形态与分类

观察教材

展示教材第16页例字,引导学生观察点的特征:

形状:上尖下圆,类似“瓜子”“水滴”,部分点如“心”字三点呈弧形。

方向:根据位置变化(如“下”字点朝上,“玉”字点朝右,“心”字三点方向各异)。

分类:侧点(如“下”字点)、垂点(如“小”字点)、长点(如“不”字捺点)。

口诀记忆

朗读“点画练习歌”:“笔尖斜触起,行笔压笔锋。最宽之处要略停,笔锋略折向上提,末端略停再收笔。”

分组比赛背诵,增强记忆效果。

(2)分步书写示范

起笔

动作:笔尖斜触纸面(约45度角),如“触碰到热水迅速收回”,形成尖锋。

示范:教师用投影仪示范,强调“斜触”的力度要轻,避免“戳破”纸张。

行笔

动作:笔锋下压,向右下稍行,至点的最宽处略停(想象“水滴蓄力”)。

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形成“瓜子形”的弧度。

收笔

动作:笔锋略提,向上回锋,收笔处稍停(避免甩出笔锋)。

对比:展示错误范例(如“甩尾点”“圆点”),强调“回锋”的重要性。

对比演示

用投影仪展示错误范例(如“圆点”“横点”“歪斜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圆点”:起笔和收笔都圆,缺乏尖锋,像“小汤圆”。

“横点”:写成短横,方向错误,像“小木棍”。

“歪斜点”:方向不一致,影响整体美观。

3.实操练习(15分钟)

(1)空笔模拟与手势训练

学生握笔空划点画,教师用手势引导:

起笔:手指侧倾做“斜触”动作,手腕保持稳定。

行笔:手腕下压模拟“压锋”,感受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

收笔:手指轻提模拟“回锋”,体会笔锋的转折。

小组竞赛

分组进行“空笔模拟比赛”,教师随机抽查,评选“最佳手势奖”。

(2)描红与临写

第一步:描红练习

描红教材第16页“下”字,用红笔标注点的位置(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