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兴化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文件大小:25.08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6.89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兴化市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知识。

A.侦查专业

B.行政管理专业

C.经济专业

D.法律专业

【答案】:D

2.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变更为拘留、逮捕的,在变更的同时,原强制措施()

A.需要立即解除

B.经请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不办理解除法律手续

C.自动解除不需再办理解除法律手续

D.可以补办手续解除

【答案】:C

3.公安机关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对非法聚集、拒不服从命令的人员可以采取什么()手段

A.继续盘问

B.暴力驱逐

C.强行带离现场

D.强制传唤

【答案】:C

4.《监察法》规定,调查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搜查、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等调查措施,均应当依照规定(),由二人以上进行。

A.出具证件,出具书面通知

B.出具证件

C.出具书面通知

D.出示工作证

【答案】:A

5.下列情形:①协助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②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③为偷越国(边)境人员提供条件的;④偷越国(边)境的。其中不够刑事处罚,应当处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C

6.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还要做到什么()

A.携带通讯设备

B.佩戴单警装备

C.随身携带身份证

D.持有人民警察证件

【答案】:D

7.下列不属于寻衅滋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A.李某经常在其家小区周围任意损毁小区业主车辆,见车就用小刀在车身划字

B.刘某一日酒后追逐一名陌生年轻女子

C.谢某因下水管道漏水一事,与其楼上邻居江某产生纠纷。一日,谢某见江某的轿车停在楼下,便产生报复心理,用小刀划损江某车辆

D.李某与王某有矛盾,一日李某纠集刘某等人与王某及其亲属进行打斗

【答案】:C

8.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

A.10件

B.5件

C.3件

D.7件

【答案】:B

9.不以营利为目的,亲属之间进行带有财物输赢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

A.不予处罚

B.减轻处罚

C.从轻处罚

D.免予处罚

【答案】:A

10.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规定,利用职权干扰执法办案,情节严重的,给予()。

A.降级处分

B.撤职处分

C.开除处分

D.记大过处分

【答案】:C

11.某县公安机关在侦查中查明,李某被冻结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等财产与案件无关,应当在()以内通知金融机构等单位解除冻结。

A.2日

B.5日

C.3日

D.7日

【答案】:C

12.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公安机关做法正确的是()。

A.看守所以案情重大为由,拒绝刘某聘请的律师会见刘某

B.侦查人员拘留刘某二十四小时后将其送看守所羁押

C.侦查人员搜查刘某住宅时,出示搜查证并让刘某家属现场见证

D.侦查人员在同一间屋子同时询问小区保安王某、谢某

【答案】:C

13.某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吸毒人员杨某在甲宾馆10楼1002房间入住。两名民警带领两名辅警佩戴单警装备和执法记录仪前去核查情况。民警以服务员名义开门后,下列核查方式恰当的是()。

A.三人门外警戒,一人入室表明警察身份后开展核查

B.四人入室,直接控制嫌疑人

C.四人入室,按照战术站位开展核查

D.一人门外警戒,三人入室表明警察身份后开展核查

【答案】:D

14.2021年1月8日,某市一女孩投江轻生时被群众发现并报警,处警民警及时赶到现场,纵身一跃跳入激流中,拼命救助女孩,不幸牺牲。几天后遗体才被发现,人民群众纷纷自发缅怀英雄警察。当地公安部门决定,将他的警号0×5229作为光荣警号永久封存。该民警的事迹最能体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的是()。

A.崇尚荣誉

B.爱岗敬业

C.情系民生

D.甘于奉献

【答案】:D

15.下列行业中不需要由公安机关许可的是()。

A.旅馆业

B.音像制品制造业

C.保安培训业

D.公章刻制业

【答案】:B

16.截停嫌疑车辆的基本方法不包含()。

A.驾车接近截停

B.追踪截停

C.火力截停

D.卡点截停

【答案】:C

17.公安机关做出什么样的规定,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布()

A.与公共安全和国家利益有关

B.涉及剥夺个人私有财产

C.涉及限制人身自由

D.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