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吴忠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docx
文件大小:25.38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7.33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吴忠市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

A.交公安机关档案部门保管

B.交给见证人

C.附卷备查

D.由办案民警保存

【答案】:C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非法种植罂粟不满500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在成熟前自动铲除的,()。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于处罚

D.不予处罚

【答案】:D

3.公安民警在化解村民情绪中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大家一定要自行克服暂时的困难

B.要理解政府的难处,不要操之过急

C.法网恢恢,逃犯早晚会被抓到的

D.公安机关将全力以赴开展调查,绝不姑息

【答案】:D

4.陈某因不满村委会干部到其家里了解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到村委会大吵大闹半小时,造成村委会无法正常工作,村主任何某上前劝解,陈某恼羞成怒,把村委会的牌子砸烂了。陈某的行为构成()。

A.扰乱单位秩序

B.故意损毁财物

C.扰乱公共秩序

D.阻碍执行职务

【答案】:B

5.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传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口头传唤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B.口头传唤后应当补办传唤证

C.传唤证由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批

D.口头传唤不必出示传唤证

【答案】:B

6.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A.12小时

B.24小时

C.3日

D.48小时

【答案】:B

7.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在询问笔录上()

A.逐页签名及捺指印

B.末页签名及捺指印

C.逐页签名或捺指印

D.末页签名或捺指印

【答案】:C

8.甲为满足性欲,通过利用虚拟女性头像和送Q币的方式,与小女孩(13岁)视频聊天,诱骗小女孩脱光衣服让其观看。后甲将在聊天过程中摄取的小女孩的8张裸体相片上传至微信群(50人群)供群友浏览,共计点击100余次。经鉴定,甲上传的照片属淫秽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应以猥亵和传播淫秽信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B.对甲应以传播淫秽信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C.对甲应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D.对甲应以猥亵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答案】:B

9.判决之后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刑罚是()。

A.有期徒刑

B.死刑

C.拘役

D.管制

【答案】:C

10.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送达被处罚人。

A.七日内

B.五日内

C.三日内

D.二日内

【答案】:D

11.黄某是某宾馆的前台服务员,负责登记住宿旅客信息。下列行为中,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按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的是()。

A.旅客甲和朋友一起3人入住该店,黄某只登记了甲的身份信息

B.旅客丙入住该店,刚好电脑出了故障,黄某只在纸质台账登记了丙的信息

C.旅客乙入住该店,出示他人身份证,黄某未予以核实就进行了登记

D.旅客丁入住该店,黄某只是在纸质台账里登记了丁的信息,未上传电脑里的旅馆业信息平台

【答案】:B

12.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督、调查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密。

A.可以

B.相对

C.应当

D.适当

【答案】:C

13.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但是对下列()刑事案件除外。

A.抢劫案

B.巨大金额跨区诈骗案

C.破坏选举案

D.故意杀人案

【答案】:C

14.《监察法》规定,对于退回补充调查的案件,监察机关应当在()内补充调查完毕。补充调查以()为限。

A.二个月;二次

B.一个月;二次

C.一个月;一次

D.二个月;三次

【答案】:B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的是()

A.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

B.管理劳动教养执行场所

C.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D.组织、实施消防工作

【答案】:B

16.某市在近期将承接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完成此次安保任务,市公安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治安大巡防专项活动。社区民警老刘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积极协调居委会、社区干部,向他们介绍辖区治安的复杂形势

B.组织辖区退休干部和保安等人员组成“巡逻队”,参与社区巡防活动

C.利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