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
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
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
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
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
反;(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
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
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
等。
2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
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
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
能力显著提高。
2)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
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
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
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
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
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
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七、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
1途径:挥发、淋失、反硝化
2措施(1)硝态氮肥防止淋失(2)铵态氮肥深施覆土(3)氮肥与其它肥料配
合施用(4)缓控释肥料(5)合理施肥量
一、名词解释
1.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
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在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根际的
许多的化学条件和生物化学过程不同于原土体。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根际pH、氧
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6.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对养分需要的绝对量不是很
多,但很迫切,此时若缺乏该养分即使以后补充该养分,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
二、选择题(每格1分,共10分)
1.目前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D)种A、15;B、18;C、21;D、17
2.植物的磷营养临界期大多在(A)A幼苗期;B成熟期;C开花期;D拔节
期
3.果树小叶病是由缺__C__引起的。A锰;B、铁;C、锌;D、铜
4.当牧草中C元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