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危废处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单位的获益情况,对于危废处置企业来说。由于其财务管理领域存在会计业务工作不够规范、财务资产管理不够完善、预算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等不足,对企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措施对其加以解决。
1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成分,指的是企业对其内部财物关系做合理预测评估、决策规划、调整管理等系列工作。就危废处置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其重点内容包括两点,其一是处置运营环节的财务管理,因为运营服务和处置二者不能协调一致,也就是企业在收到危废时,是先收款后处理,就牵涉其中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的问题。其次是危废处置企业对财务资本收方面的管理,也就是对资金消耗、收入和资本回收等的进行财务管理。危废处置企业为了做好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达到尽量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再者是对财务的监管,保持财务板块的顺利运行。
2危废处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会计业务工作不够规范
危废处置企业的工作重点在于加强对危险废弃物的科学处置,控制污染物的大量不达标排放,而其内部员工的构成也往往以环保人员和普通产业工人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员工专业素养整体不高的局面。还有部分员工直接来自于其他行业的转岗职工,因此对危废处置的核心内容和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只能完成会计核算和报税等任务,难以科学结合会计准则要求开展业务核算,无法促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升级。
2.2财务资产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危废处置企业本身不能达到回收和处置服务二者的同步进行,所收的危险废弃物大量存储在仓库,形成一笔可观的以存货形式存在的资产,如果企业的回收控制不全面,就可能造成废物验收不到位、废物入库和发出流程不科学等问题,进而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3预算制度不健全,编制合理性差
整体而言,危废处置企业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加上市场变动频繁,导致企业的预算难以准确得到把控,最终影响全面预算的落实,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调整。也有部分危废处置企业为了精简办事流程,随意地采取人工估算方式,严重影响了预算的精确程度。
2.4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当前危废处置企业开发了处置服务的产品类型,企业在收到废物处置费时确认收入,形成的库存如果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则预提处置成本。对于制造费用通常都是按照各系统的处置量作为分配标准,这样会形成处置量高的分配的制造费用就多,而实际该系统并未发生这些额度的现象。这种以工作量为参考指标的成本核算办法会造成制造成本不能科学分摊的结果,最终降低财务管理质量。
3完善危废处置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3.1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夯实单位的会计基础,是带动财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危废处置企业应该打造一支专业的会计人员队伍,提升其在会计方面的整体能力。考虑到许多单位内部员工素质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短期业务培训的办法,结合业务运营特征和财务工作要求,对管理形式和基础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办事能力。
3.2加强财务资产管理
危废处置企业应该不断建立健全财务资产管理机制,形成岗位责任制,针对废物收购、验收、审批等不同工作内容设置单独的岗位,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完成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并对其业绩进行严格考核。其次,要加强授权批准控制,严厉杜绝越权审批现象发生,避免未得到授权的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此外,还要规范资产管理的具体流程,完善相关的记录与凭证保管等资料,保证账目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对资产信息加以完善。
3.3合理编制全面预算
促进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为其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预算的动态化,并且对预算方案做必要的长期调节和优化,确保其与危废处置企业的工作实际状况保持一致,体现全面预算工作的实用价值。再者,单位要注意提升编制层次,不能将信息的采集任务限定在财务工作者身上,而应该发动内部各部门和废物处理车间等的力量,使其共同参与到收入、成本预算等的编制中来,并且督促各部门将各自的预算目标落实到位。
3.4建立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用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在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固化填埋系统的处置费用可以按照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信息处理费等进行作业划分,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详细化,企业对成本也更具有可控性。
综上所述,加强对危废处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概念;同时把握危废处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完善危废处置企业财务管理对策加以分析,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合理编制全面预算,建立作业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