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1)面对新时代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
(2)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作为根本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3)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发展目标
(1)到2025年,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国肉类、奶类、禽蛋等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优质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2)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养殖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饲料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3)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3.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
(2)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支持措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优化区域布局
(1)优化区域布局,要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推动畜牧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北方地区的肉牛肉羊、南方地区的生猪家禽、草原地区的乳肉兼用牛羊等特色优势产业。
(2)加强区域间合作与交流,鼓励跨区域资源整合,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区域畜牧业合作机制,推动产业政策、市场信息、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共享与协同。
(3)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区域畜牧业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提高畜牧业空间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畜产品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健康化畜产品的需求。
(2)加大对传统养殖业的改造提升力度,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畜牧业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现代化水平,增强畜牧业整体竞争力。
3.发展循环农业
(1)发展循环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多功能性,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机肥厂,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3)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鼓励企业参与循环农业建设,通过加工、转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循环农业实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1.强化科技创新
(1)强化科技创新,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2)加快畜牧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牧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
(3)推动畜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