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六堡茶群体种产忧测定规程》(征
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根据《广西茶业协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团体标准制修
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茶协字[2023]第35号)文件精神,由广
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
究所、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广茗投资有限公司、广
西梧州芙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六堡
茶群体种产量测定规程》。
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六堡茶属于黑茶类,作为历史悠久的广西名茶,因原产于广
西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以“红、浓、陈、醇”为显著的品质特
色。发展至今,其产业巳成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广西特色优
势农业产业,促进广西六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广西乡村
振兴与产业扶贫政策的重要把手。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
其种植面积与品牌价值不断攀升。六堡茶作为广西最具影响力的
历史名茶,近年来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人民政
府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于意见(桂政办发
(2019)117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广西六
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发
(2022)13号)等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文件支持六堡茶高质量发展,
更是将六堡茶列为发展的重点茶类。六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是从品种开始,贯通栽培、加工、包装、销售到衍生产业的全产
业链的发展,而品种是六堡茶产业的基础。
六堡茶群体种鲜叶是制作六堡茶的最佳原料之一,也是六堡
茶核心产区梧州市的主栽品种之一。六堡茶群体种是指六堡镇的
原生茶树品种,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有性繁殖为主,没有经过
筛选和培育,、增添六堡茶口感和韵味,因此更受茶农青味。据统
计,2022年梧州市新建茶园面积5.87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2.72
万亩,占比不到50%,由此可见本地茶园还是以有性系群体中为
主。而六堡茶栽培历史久远,群体种茶树生长势良势不齐,为适
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茶园效益,需对一些衰老、低产茶
园进行地产改造或品种更新。而鉴于六堡茶群体种茶园普遍存在
面积大、山地多、不规则、茶树分布不均的特点,对茶园产量的
只能通过于茶产量估算,容易造成较大误差。为准确的测定六堡
群体种茶园产量,判断茶园效益高低,指导茶园管理方式,制定
团体标准《六堡茶群体种产量测定规程》。
三、标准编制过程
(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团体标准《六堡茶群体种产量测定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组织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
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
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
究所、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广茗投资有限公司、广
2
西梧州芙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人员配合。
(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
IIstd.samr.gov.en/)查询与国内六堡茶群体种产量测定相关文
献资料。主要有:
NY/T1312—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
QX/T632—2021《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茶树》
DB45/T2072—2019《六堡茶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
程》
DB45/T2438—2022《六堡茶鲜叶采摘规程》
DB45/T1871—2018《茶树群体种集团选育技术规程》
DB34/T3131—2018《紫花首蓿产量和品质测定规程》
(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
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召开了
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
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
术语和定义、产量测定、判断依据、品质测定。
(四)调研、形成文本草案、征求意见稿
2020年1月-2023年11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了广泛
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六堡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