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第4章 港口规划设计-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文件大小:9.6 MB
总页数:10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1.37万字
文档摘要

********************************************************1.富裕水深的构成和决定条件1)船舶航行或停泊不致触底所需的富裕水深(1)水深误差及水中障碍①水深变化:实际水位与测量水位间的误差;②海图水深测量误差;③船舶抛锚引起的富裕量。(2)船舶运动时吃水增大①航行时船体下沉;②因波浪作用船体产生的垂直运动。2)减少船舶操纵困难所要求的富裕水深(1)考虑船舶操纵性能所要求的水深;(2)保护主机避免冷凝器取水口堵塞所要求的富裕水深。*2.码头前沿水深概念:码头前沿水深,即泊位水深,通常是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深度。组成:泊位水深由停靠本泊位的设计船型满载吃水和必要的富裕水深构成。计算:船舶在码头前航速很小,一般不超过0.2m/s,几乎不存在因船舶航行增加船舶吃水的现象。因此,富裕水深主要考虑水深误差、波浪引起的船舶垂直升降、配载增加的吃水等因素。*码头前沿设计水深(D设)可用下式计算:D设=T+Z1+Z2+Z3+Z4T-设计船型满载吃水(m);Z1-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Z2-波浪富裕深度(m),计算结果为负时取Z2=0;Z3-船舶因配载不均而增加的尾吃水(m),油船、散货船Z3=0.15m;Z4-备淤深度(m),一般不小于0.4m。有效水深=设计水深(D设)-备淤深度(Z4)。*3.航道水深与确定码头前沿水深相比,航道水深需要考虑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增加的富裕水深(Z0),即:D航=T+Z0+Z1+Z2+Z3+Z4Z1-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Z2-波浪富裕深度(m),计算结果为负时取Z2=0;Z3-船舶因配载不均而增加的尾吃水(m),油船、散货船Z3=0.15m;Z4-备淤深度(m),一般不小于0.4m。通航水深(D0)=航道水深(D航)-备淤深度(Z4)。*说明:1.在设计河口港时,船舶由海水域进入河水域,因水密度减小吃水T增大;2.航道水深的一般性要求:①外海航道,特别是易受尾随长浪和舷外侧涌浪影响的外海航道的航道水深应不小于1.2T(T为船舶吃水);②港外航道,易受涌浪影响的航道和锚地处的航道水深应不小于1.15T;③港内航道和受涌浪较小的航道应航道水深不小于1.10T。*二、航道航道作用:船舶进出港,必须在规定的航道内航行。一是为了贯彻航行规则,减少事故,二是为了引导船舶沿着足够水深的线路行驶。航道种类:航道可区分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天然航道在低潮时其水深已足够船舶航行需要,即无需人工开挖航道。为了满足船舶航行所需的深度和宽度等要求,需进行疏浚的航道称为人工航道。*航道宽度航道宽度是指航槽断面设计水深处两底边线之间的宽度。航道宽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航迹带宽度A;船舶间错船富裕间距b;克服岸吸作用的船舶与航道侧壁间富裕间距C。*(l)航迹带宽度船舶以风流压偏角在导航中线左右摆动前进所占用的水域宽度称为航迹带宽度(A)。A=n(Lsin?+B)n-船舶漂移倍数;?-风流压偏角;L-船长(m);B-船宽(m)。A=(2~4.5)B*(2)船舶错船富裕间距(b)船舶相遇错船时,为了防止船吸现象,保证安全,两航迹带间应留有一定距离,即错船富裕间距。由于航迹带有一定宽度,错船时两船可注意调整船位,使本船尽量靠右舷侧航行,故此值取等于船宽B,即:b=B。*(3)船舶与航道底边的富裕间距(C)为防止船舶擦壁或搁浅船舷,必须与槽壁保持一定距离。一般船舶与槽壁的间距愈小、船舶航速愈大,岸吸力愈大;富裕水深愈小,岸吸力愈大;排水量及方形系数大的船舶岸吸力大。规范规定富裕间距C按下表选取。船舶种类杂货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航速(kn)≤6>6≤6>6≤6>6C(m)0.5B0.75B0.75BBB1.5B*综上所述,航道宽度W的取值:双向航道:W=2A+B+2C单向航道:W=A+2C航道加宽①当航道较长、导标灵敏度不易控制、船舶定位困难和自然条件特别恶劣时,航道宽度可较上式加宽;相反的情况可以缩窄;②航道出现弯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