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圆柱钢模板计算书.docx
文件大小:323.2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41千字
文档摘要

1.3m圆柱钢模板计算书

一、计算条件

1、圆柱模板参数

Ф1.3m圆柱模板采用全钢模板,由2块半圆模板栓接组成。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桥墩施工图设计模板,面板为δ=6mm厚钢板,横竖法兰采用δ12x120扁钢;竖肋为[8槽钢,间距约350mm;抱箍为[8槽钢,间距约400mm;

材料的性能参数

模板全部采用国家大钢厂国标合格钢材。根据《公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

砼的重力密度:26kN/m3;

砼浇筑速度:取2m/h

掺外加剂;钢材用Q235钢,重力密度:78.5kN/m3;弹性模量为206Gpa。

2、计算荷载

对模板产生侧压力的水平荷载主要有:

1)振动器产生的荷载:4.0kN/m2;泵送混凝土产生的冲击荷载:4.0km/m2;二者不同时计算。

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荷载组合为:强度检算:1+2;刚度检算:2(不乘荷载分项系数)

根据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6m/h以下时,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式(D-1)和式(D-2)计算并取较小值:

F1=0.22γct0β1β2V1/2

F2=γCh

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Pa);

γc──混凝土的容重(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本计算取t0=200/(T+15)=6.5;

T──混凝土的温度;

υ──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计算取2米/小时;

h──为有效压头高度(m);

K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掺外加剂时取1.2;

K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

取1;110~150mm时,取1.15。

Pmax=0.22γt0K1K2V1/2=0.22×26×6.5×1.2×1.15×21/2=73KN/m2

F2=γCh=26×13=338KN/m2

因此:荷载设计值为:

1=1.2×73+1.4×4=93kN/m2;(检算强度时用)

荷载标准值为:2=73kN/m2;(检算刚度时用)

3、检算标准

1)强度要求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

2)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结构跨度的1/400;

3)钢模板面板的变形为1.5mm;

4)钢面板的钢肋、肋的变形为3.0mm;

4、钢材强度设计值

钢材强度设计值(N/mm2)

钢材

抗拉、抗压和抗弯f

抗剪fv

牌号

厚度或直径(mm)

Q235钢

≤16

215(205)

125(120)

16~40

205

120

40~60

200

115

60~100

190

110

Q345钢

≤16

310(300)

380(175)

16~35

295

170

35~50

265

155

50~100

250

145

5、计算方法

采用有限元法(midascivil)进行计算;为方便,计算刚度时也按荷载设计值加载。

二、面板的检算

模板面板支承于竖肋之间,竖肋间距为35cm,区格单元内的面板受均布荷载q;

由于:Ly/lx=2000/350=5.72.0

因此直板面板为单向板,取1mm宽钢板,按多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将作用于模板的均布荷载q转化为作用于1mm宽钢板上的线荷载

q3=93kN/m2x0.001m=0.093kN/m

面板计算模型

计算结果如下:

垂直于面板方向最大位移(变形)0.1mm1.5mm,满足要求

面板位移图

面板应力图

σmax=35Mpa[σ]=215mpa,满足要求!

三、竖肋检算

竖肋采用[8槽钢,间距约350mm,简化为支撑在抱箍上的连续梁,(抱箍间距为400mm),将作用于模板上的荷载转化为线荷载:

q4=0.35*q=0.35*93N/mm=32.55N/mm

竖肋计算模型见下图

竖肋计算模型及荷载分布图(单位:KN/m)

计算结果如下:

a、支点反力:

FMAX=15KN

竖肋反力图(单位:kN)

b、变形:

δmax=0.05mm,满足要求!

竖肋位移(单位:mm)

c、剪切应力:

σmax=20Mpa[τ]=125mpa

竖肋剪切应力图(单位:MPa)

d、组合应力:

σmax=20Mpa[σ]=215mpa

竖肋组合应力图(单位:MPa)

五、抱箍检算

抱箍为[8槽钢,布置为2m节4道,间距400mm。将作用于模板上的荷载转化为线荷载:

q5=0.4*q1=0.4*93N/mm=37.2N/mm

抱箍计算模型见下图:

计算结果如下:

支点反力:FMAX=29KN

抱箍反力图(单位: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