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研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4.0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3.9千字
文档摘要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租界里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课文通过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动机。但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此外,学生对于周恩来的人物形象可能较为熟悉,但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理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动机。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周恩来博大胸怀和伟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动机。

难点:深刻理解周恩来博大胸怀和伟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的信念。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背景和画面,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的信念。

六.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背景、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环境。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兴趣。

呈现(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动机。

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周恩来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理想对你有什么启示?”等。

巩固(10分钟)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深刻理解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理想。

拓展(10分钟)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的信念。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为实现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的认识。

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板书关键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博大胸怀”、“伟大理想”等,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

导入:5分钟

呈现:10分钟

操练:10分钟

巩固:10分钟

拓展:10分钟

小结:5分钟

家庭作业:5分钟

板书:5分钟

总计:50分钟

在本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中,我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为主线,全面阐述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反思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通过展示历史背景和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环境。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较为有限,导致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引导和培养。

呈现环节: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无法准确理解课文大意。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操练环节: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问题无法深入思考,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巩固环节:在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拓展环节:在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发愤图强的认识时,我发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