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35.240.50
CCSJ07
团体标准
T/ZJAAXXXXX—XXXX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生产自动化能力分级
第1部分:框架与定义
Automationsystemandintegration–Taxonomyofproductionautomation
Part1:Frameworkanddefinition
(征求意见稿)
2025-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制造过程自动化能力分级
第1部分:定义与框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能力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企业、制造流程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监管机构开展生产自动
化等级的差距识别、方案规划和改进提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720.1-2019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第1部分:模型和术语
GB/T20720.2-2020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第2部分: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的对象和属性
GB/T20720.3-2022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第3部分:制造运行管理的活动模型
GB/T20720.4-2021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第4部分:制造运行管理集成的对象模型属性
GB/T20720.5-2015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第5部分:业务与制造间事务
3术语和定义
GB/T20720.1-2019、GB/T20720.2-2020、GB/T20720.3-2022、GB/T20720.4-2021和GB/T
20720.5-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MOM:制造运行管理(ManufacturingOperationManagement)
TPA:自动化能力分级(TaxonomyofProcessAutomation)
5生产自动化能力分级
5.1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能力模型
基于工业企业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执行生产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设备自动生产任务
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是否需要人工参与的限制,将生产自动化分成0级至5级。生产自动化等级
与划分要素的关系见附录A。工厂所需人工操作和自动化生产系统的角色见附录B。
5.2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能力等级定义
自动化能力等级规定了制造系统在不同阶段应该达到的自动化水平。本标准将工业生产
过程的自动化能力等级分为6级,自低向高分别为:人工操作级、初级自动化、中级自动化、
优化级自动化、高级自动化、完全自动化。划分的主要要素为:
--生产自动化系统是否能执行生产任务中的设备闭环控制,并具备基本安全联锁条件
--生产自动化系统是否能执行生产任务中的设备多变量自动化操作
--生产自动化系统是否能执行生产任务中的多设备协同优化控制操作
--生产自动化系统是否能在全范围内执行生产任务中的多设备协同优化控制操作
--生产自动化系统是否能执行全要素控制,并能全自动启停车
表1列出了各个级别对应的主要特征。
表1自动化能力等级和级别主要特征
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