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安全教育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急救基础准备
儿童安全防护
突发疾病应对
常见伤害处理
05
06
培训与演练
应急设备使用
急救基础准备
01
急救箱配置标准
6px
6px
6px
无菌纱布、绷带、止血带、剪刀、镊子、医用胶带、体温计、急救手册等。
医疗器械
消毒棉球、棉片、碘伏、酒精棉片、口罩、手套等。
防疫用品
常用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消炎药、抗过敏药、止泻药、救心丸、外用药膏等。
药品配备
01
03
02
应急手电筒、哨子、保温毯、冰袋、一次性冰袋、紧急联络卡等。
辅助用品
04
家庭成员内部
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网络,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等。
外部紧急联络人
选择亲朋好友或邻居作为紧急联络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联系到他们。
救援机构联系方式
存储当地急救中心、医院、消防队等紧急救援机构的联系电话。
信息更新与维护
定期检查和更新紧急联系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紧急联系人设置规范
家庭急救知识储备
常见急症处理
心肺复苏技能
创伤救护知识
安全知识教育
掌握中暑、食物中毒、烧伤、烫伤、骨折等常见急症的基本处理方法。
学习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基本技能,以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
了解如何止血、包扎、固定伤口等创伤救护知识,以及如何处理伤口感染。
向家庭成员普及安全知识,包括火灾逃生、溺水自救、触电预防等,提高家庭整体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常见伤害处理
02
迅速离开火源、热液体或高温表面,避免进一步伤害。
用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
轻轻脱掉受伤部位的衣物,避免皮肤粘连,不要用力撕扯。
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感染,不要涂抹任何药物或牙膏。
烫伤与烧伤应急步骤
立即远离热源
冷水冲洗
去除衣物
覆盖伤口
外伤止血与包扎技巧
止血方法
包扎伤口
清洗伤口
特殊情况处理
轻微出血可直接用清洁的纱布或绷带压迫止血,严重出血可采用指压止血法,即用手指压迫出血动脉。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但不要用肥皂或清洁剂。
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避免感染,并保护伤口免受进一步伤害。
如伤口较深、出血不止或涉及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应立即就医。
扭伤与骨折临时处置
制动休息
扭伤或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01
冷敷止血
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受伤部位,减轻肿胀和疼痛,但避免冻伤。
02
包扎固定
用绷带或夹板将受伤部位包扎固定,避免移动,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03
就医检查
如有剧烈疼痛、关节变形或活动受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04
突发疾病应对
03
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发现心脏骤停患者,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救助。
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
除颤器使用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前,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用,应在患者心脏骤停后尽快使用,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窒息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无法发声或咳嗽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措施。
窒息与气道梗阻处理
识别窒息症状
对于气道梗阻的患者,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冲击患者上腹部,使阻塞物从气道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
若患者已失去意识或无法自行排出阻塞物,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周围人帮助。
紧急呼叫救援
癫痫发作监护要点
确保患者安全
不强行限制患者活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癫痫发作时,应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受伤。
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以便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避免强行约束或固定患者身体,以免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
记录发作时间、持续长度以及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以便后续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信息。
儿童安全防护
04
误吞异物急救方案
鼓励孩子咳嗽或呕吐,尝试将异物咳出或吐出。
立即催吐
适用于呼吸道被异物堵塞的情况,从背后环抱孩子,用力挤压其腹部,使气流将异物冲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送往医院,并告知医生孩子误吞的异物种类和情况。
寻求医疗帮助
跌落与碰撞处置原则
观察伤势
冰敷止血
避免揉搓
寻求医疗帮助
首先检查孩子是否有意识、呼吸是否正常,以及有无明显外伤。
如有出血或肿胀,应用冰袋或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以止血和减轻疼痛。
不要揉搓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或引发感染。
如伤势较重或无法确定孩子情况,应及时就医。
溺水初步救援措施
迅速排水
将溺水者迅速抬离水面,清除口鼻内的积水,保持呼吸道畅通。
01
心肺复苏
如溺水者已失去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02
保暖措施
将溺水者置于温暖的环境中,避免体温过低导致其他并发症。
03
紧急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