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卡喉咙急救法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意外风险认知
02
识别卡喉症状
03
基础急救操作
04
专业工具运用
05
预防教育措施
06
应急响应流程
01
意外风险认知
常见危险食物类型
6px
6px
6px
如软糖、棉花糖等,容易粘在喉咙口,阻塞气道。
黏性糖果
如葡萄、樱桃、桂圆等,整颗吞下易阻塞气道。
小型水果
如花生、瓜子等,硬度较高,不易嚼碎,容易卡住喉咙。
坚果类食物
01
03
02
如芹菜、豆角等长条形蔬菜,容易卡在喉咙处。
蔬菜条
04
高发年龄段与场景
01
年龄段
1-5岁儿童为高发人群,因其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
02
场景
吃饭时、边吃边玩、哭闹或笑时,易发生误吞或误吸。
误吞后果及紧迫性
误吞异物后,可能迅速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青等症状。
呼吸困难
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安全。
窒息危险
异物阻塞气道,影响氧气供应,需迅速处理。
气道阻塞
02
识别卡喉症状
呼吸困难判断标准
呼吸急促
无法顺畅呼吸,呼吸频率加快。
吸气性凹陷
鼻翼扇动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以及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呼吸时鼻翼用力扩张,鼻孔张大。
1
2
3
异常动作与表情特征
拒绝进食或饮水
因为吞咽动作可能加重卡喉,儿童会拒绝食物或水。
03
卡喉时,儿童可能会露出惊恐或痛苦的表情。
02
恐惧或痛苦表情
挣扎
儿童会尝试通过摇头、摆动手臂等动作试图清除喉咙异物。
01
声音异常变化标志
01
声音嘶哑或无法发声
喉部异物阻碍声带正常振动,导致声音嘶哑或无法发声。
02
呼吸时伴有哮鸣音
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会产生哮鸣音或哨声。
03
基础急救操作
背部叩击法步骤
将患儿身体置于自己前臂上,头低位,用手支撑患儿头颈部,另一手拍打患儿背部肩胛之间,连续拍击5次。
拍背法
检查异物
重复拍击
拍打后,检查患儿口腔和咽喉,查看异物是否被排出或松动。
如异物未排出,可重复拍击,直至异物排出或患儿失去反应。
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
站在或跪在患儿身后,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儿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腹部,形成一股冲力,帮助异物排出。
成人海姆立克法
若异物较大或位置较深,可先进行拍背法,再转为海姆立克法。
拍背+海姆立克法
如异物未排出,需不断重复此动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儿失去反应。
重复操作
婴儿与较大儿童在生理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如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力量较弱等,因此在急救时需特别注意。
婴儿急救姿势差异
婴儿特点
在拍背时,需将婴儿面朝下、头低脚高地趴在你的前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头部和下颌,避免头部下垂。
拍背法调整
对于婴儿,可将手指并拢放在胸骨下方、肚脐上方的位置,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形成一股冲力,帮助异物排出。同时需注意观察婴儿反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海姆立克法调整
04
专业工具运用
急救镊使用规范
选用合适镊子
选择头部柔软、有弹性的镊子,避免使用金属镊子。
01
镊子操作方法
将镊子伸入喉咙,夹住卡住的食物,轻轻拔出。
02
注意事项
操作时避免镊子损伤儿童口腔黏膜和喉咙。
03
儿童喉镜辅助要领
注意事项
喉镜使用需专业训练,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
03
将喉镜插入喉咙,观察食物卡住的位置和情况,为下一步急救提供指导。
02
喉镜使用方法
喉镜选择
选用适合儿童喉咙尺寸的喉镜,避免过大或过小。
01
吸痰器操作限制
吸痰器主要用于吸取喉咙中的痰液,对于卡住的食物效果有限。
适用情况
将吸痰器管道插入喉咙,通过负压吸引痰液。
操作方法
吸痰器不能替代专业急救工具,使用时需结合其他急救措施。
注意事项
05
预防教育措施
切割食物
将食物切成均匀小块,避免过大或形状不规则的食物块。
烹饪方法
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使食物更加软烂,易于咀嚼和吞咽。
食物切割与烹饪建议
进食行为规范培养
01
细嚼慢咽
教育孩子在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大口吞咽。
02
注意力集中
要求孩子在进食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要说话、玩耍或看电视。
家长监护能力提升
监督孩子进食
家长应时刻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确保孩子按照规范进食。
01
及时处理异常
家长应学会识别并处理孩子进食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突然出现的呛咳、呼吸困难等。
02
06
应急响应流程
家庭急救同时联络120
确认卡喉
急救措施
联络120
保持冷静
首先确认儿童是否卡喉,如孩子突然无法呼吸、说话或咳嗽,应怀疑卡喉。
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冲击儿童腹部,使异物从气管内排出。
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报告卡喉情况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避免影响急救效果。
重复急救
如初次急救未成功,应继续重复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直至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