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2019版)物理选修第三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文件大小:5.84 M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1.23万字
文档摘要

高中物理(人教2019版)大单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单元版本人教版2019年级高二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章分子动理

教学

论》单元分子动理论教师Xxx

课题

热学是研究物质热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动

理论是研究物质热运动性质和规律的经典微观统计理论。

本章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它的主要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

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些观点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

单元础。分子动理论通过对大量分子求统计平均,建立了宏观量与相应的微观量统计平均值的关

内容系,用以定量地说明扩散、气体的压强和内能等的微观本质。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学校实验室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网

络共享资源。

本单元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三个核心观点及其对宏观现象的解释。

本单元教学难点:微观分子模型的抽象性;分子间作用力的动态平衡;统计观点的建立。

新课3.1.1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的实验证据

标要3.1.2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观察并能解释布朗运动。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统计

求规律,知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

一、学生基本情况

知识基础

学生已学过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扩散现象有直观认识(闻到气味、墨水扩散等)。

对温度、热量有初步概念(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热传递)。

知道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产生的。

对气体定律(体积、压强、温度的关系)有定性了解。

进行过简单的物质微观模型模拟实验。

认知能力

拥有牛顿力学的基本框架,理解力、加速度、动量(选择性必修一才深入,但概念已

单元有),动能等概念。具备基本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能力。

具备较强的代数运算能力(比例、解方程)。理解正比、反比关系。

学情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思想(知道平均值、概率分布的大致含义)。

二、学习难点预判

1.“看不见”的抽象性

核心研究对象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大量分子及其无规则运动,非常抽象。学生难以在脑

中建立清晰、准确的微观图像。

布朗运动作为间接证据,理解其原理(分子撞击导致微粒受力不平衡)需要克服宏观力直

觉的限制。

统计规律性(核心难点)理解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则、不可预测,而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

(如速率分布、平均动能、压强、温度)表现出确定性规律(统计规律)。这是与经典力

学确定论的显著差异。

2.微观模型的建立与理解: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关键假设:分子大小忽略不计(质点)、碰撞是弹性碰撞(动能守

恒)、分子间除碰撞瞬间外无相互作用力。这些理想化条件与现实分子的差异需要清晰把

握。

理解模型建立的必要性:简化问题、抓住本质。

3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与区分:

学生容易混淆温度(宏观量,体现分子平均动能)与单个分子的动能或速度。

压强(宏观量)与分子撞击的平均冲力联系。

内能(宏观量)球分子动能总和+分子势能总和(微观基础)。气体分子势能(除碰撞瞬

间)在理想模型下为0,内能仅是分子的总动能(只与温度有关)。

内容目标:

单元1.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2.理解阿伏伽德罗常量,会建立分子模型,并能进行微观量的计算。

目标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理解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