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尿激酶的pI为pH8~9,主要部分在pH8.6左右。溶液状态不稳定,冻干状态可稳定数年。加入1%EDTA、人血白蛋白或明胶可防止酶的表面变性作用。2、生产工艺(1)工艺路线:第3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工艺过程:硅藻土吸附,0.02%氨水加0.1mol/L氯化钠洗脱。QAE—Sephadex层析柱去热原、色素。CM—C浓缩。第3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细胞色素C(CytochromeC)细胞色素C存在于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细胞里,其含量与组织的活动强度成正比。以哺乳动物的心肌、鸟类的胸肌和昆虫的翼肌含量最多,肝、肾次之,皮肤和肺中最少。1、组成(结构)、性质细胞色素C是含铁卟啉的结合蛋白质,铁卟啉环与蛋白质部分比例为1∶1。猪心细胞色素C分子量12200。pI为pH10.2~10.8。第3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色素C对干燥、热和酸都较稳定。氧化型呈水溶液深红色,在饱和硫酸铵中可溶解。还原型水溶液呈桃红色,溶解度较小。2、生产工艺(1)工艺路线:第3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从原料来源是否丰富考虑;(4)从简化提纯步骤着手(5)如用动物组织作原料,则此动物宰杀后应立即取材。从动物或植物中提取酶受到原料的限制,随着酶应用日益广泛和需求量的增加,工业生产的重点已逐渐转向微生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药用酶,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能大规模生产。第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微生物酶制剂高产菌株的选育菌种是工业发酵生产酶制剂的重要条件。与增加品种、缩短生产周期、改进发酵和提炼工艺条件等密切相关。优良菌种的获得有三条途径:①是从自然界分离筛选:②是用物理域化学方法处理、诱变;③是用基因重组与细胞融合技术。因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第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微生物酶制剂生产的发酵技术首先要合理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pH和通气量等。还要研究酶的分离提纯技术和制备工艺。(—)原料利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主要原料为碳源和氮源,此外还有无机盐、生长因素和产酶促进剂等。第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果添加少量某种物质就能明显增加酶的产量时,这类物质通称为产酶促进剂。它们大多属于酶的诱导物或表面活性剂。1、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亦称麸曲培养法,该法是利用麸皮或米糠为主要原料,另外视需要添加其它谷糠、豆饼等,加水拌成含水适度的半固态物料作为培养基。2、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利用液体培养进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酶。根据通气(供氧)方法的不同,又分为液体表面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两种。第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影响酶产生的一些因素菌种的产酶性能是决定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发酵工艺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1)温度一般发酵温度比种子培养时略高些,这样对产酶有利。(2)pH可用糖或淀粉调节,pH低则可用氨来调节。第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通气(供氧)临界氧浓度。氧必须是溶解于培养基中的氧。(4)搅拌增加液体湍流速度,减少气泡周围液膜厚度。有利于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5)泡沫和消沫剂由于培养基中蛋白质分子排在气泡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聚集成泡沫层之故。(6)添加诱导剂和抑制剂诱导酶诱导酶的合成,诱导酶是该酶作用底物或者是其类似物。抑制剂促进酶的形成。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第7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一、生物材料的预处理(一)动物材料的预处理1、机械处理用绞肉机绞,一般细胞并不破碎。有的酶必须细胞破碎后才能有效地提取,在实验室常用的是玻璃匀浆器和组织捣碎器。2、反复冻融冷到-10℃左右,再缓慢溶解至室温,如此反复多次。由于细胞中冰晶的形成,及剩下液体中盐浓度的增高,能使细胞中颗粒及整个细胞破碎,从而使某些酶释放出来。第8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丙酮粉组织经丙酮迅速脱水干燥制成丙酮粉,不仅可减少酶的变性,同时因细胞结构成份的破碎使蛋白质与脂质结合的某些化学键打开,促使某些结合酶释放到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