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模拟习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强制性国民义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者,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B选项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推动因素;D选项受教育者自由发展要求并非普遍实施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关键原因。
2.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
A、学生素质现代化
B、教育观念现代化
C、教育手段现代化
D、教师素质现代化
正确答案:B
3.以下不属于教育目的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
B、控制功能
C、决策功能
D、评价功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等,控制功能和决策功能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指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激励功能能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朝着目标努力;评价功能可作为衡量和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
4.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
B、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
C、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D、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而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任务,不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
5.以下()项的描述不符合教师的社会作用表现?
A、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B、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C、通过教育选拔进行社会分层
D、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进而全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而通过教育选拔进行社会分层并不是教师社会作用的积极体现,这种说法较为片面和狭隘,不能准确概括教师的重要社会作用。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社会课程
D、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属于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强调学科整合;社会课程侧重于与社会相关内容;活动课程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均不符合这些课程特点。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年
A、1985
B、1987
C、1984
D、198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8.1958年9月19日,《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相结合。”
A、科学技术
B、社会实践
C、生产劳动
D、经济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培养既能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又能通过劳动实践锻炼的人才,在当时的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9.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
A、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
B、教育与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D、社会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生产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能否允许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这种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反之则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社会发展水平涵盖了多方面因素,生产关系在其中对于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10.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壬戌学制借鉴了美国的教育体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