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阻滞术在脊柱疾病诊断与术后顽固疼痛处理中的应用2025.pdf
文件大小:1.8 M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3.52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阻滞术在脊柱疾病诊断与术后顽固疼痛处理中的应用2025

脊柱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处理是临床作的难点与重点。

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在明确疼痛来源、指导治

疗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节段的“金钥匙”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RootBlock,SNRB)在脊柱外科诊断中具有核心价值。程亮副主

任医师指出,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是诊断脊柱疾病的基础,

但它们显示的结构异常(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与患者

临床症状(尤其是疼痛)之间并不总是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影像学看到

压迫,不等于它就是引起当前症状的责任病灶,神经根阻滞的核心价值在

于其诊断特异性,具有以下优势。

1.定位责任节段:在影像引导(如DSA、CT、超声)下,将少量局麻药

精准注射到目标神经根周围。如果注射后患者的放射性疼痛在药物起效时

间内(通常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得到显著缓解(通常认为缓解50%-70%

以上),则高度提示该神经根是引起疼痛的责任神经根。

2鉴别诊断:对于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符、多节段病变难以确定责任节段、

或需要与非脊柱源性疼痛(如髓关节疾病、外周神经卡压、肿瘤等)进行

鉴别时,SNRB具有重要价值。3.预测手术效果:对于拟行手术的患者,

若SNRB能有效缓解症状,通常预示该节段减压手术效果良好,提高了手

术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经验与要点

1.严格把握适应证:主要用于明确根性疼痛的来源,对轴性痛(如单纯的

腰背痛)诊断价值有限。

2精准操作是核心:强调必须在高清影像引导下进行,确保药物准确浸润

目标神经根,避免误入血管或硬膜囊,同时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操

作者的技术和经验至关重要。

3客观评估是关键:注射后需进行标准化疼痛评分(如VAS评分)和查

体(如直腿抬高试验),记录缓解程度和持续时间,避免主观偏倚。

4.解读结果需谨慎:阳性结果(疼痛缓解)有诊断价值;阴性结果(疼痛

未缓解)不能完全排除该神经根受累,可能是技术因素、慢性神经损伤等

原因导致,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5.可作为治疗手段: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加入少量激素的神经根阻滞本身

也能起到良好的短期甚至中期镇痛效果,但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引

起相关感染。

典型病例分享患者杨某,女,67岁,因“反复右侧胸背部疼痛2年余”

入院。诊断:肋间神经痛(T7),T7、TilPVP术后,术前胸背部疼痛

VAS评分6分。术前X片术前MR考虑胸椎间孔韧带卡压肋间神经,顾

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诊断。明确靶点后行内镜下神经减压松解术术

后腰背部VAS评分1分。二、内固定术后顽固性疼痛:抽丝剥茧,综合

应对脊柱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或新发的顽固性疼痛,是临床面

临的棘手问题。程亮副主任医师结合多年经验,分享了系统的处理思路:

1.深入分析疼痛原因

(1)手术相关因素: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失败(假关

节形成)、螺钉位置不良(侵犯神经根、椎弓根内侧壁破裂)、减压不充分、

术后血肿压迫、感染等。

(2)神经源性因素:神经根或脊髓术中损伤、术后粘连/瘢痕卡压、神经

病理性疼痛残存椎间盘突出压迫。

(3)非手术因素:术前存在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焦虑、

抑郁)、其他系统疾病(如血管源性跛行、髓/膝关节炎)被忽略或加重。

(4)疼痛类型鉴别:是根性痛、轴性痛还是混合性痛;是伤害感受性痛

还是神经病理性痛。

2神经阻滞在诊断中的核心作用

(1)再次SNRB:对于术后新发或持续的根性痛,SNRB仍然是明确责

任神经根(可能是手术节段残留、未充分减压,或邻近节段新发问题)最

直接有效的手段。(2)关节突关节阻滞/内侧支阻滞:鉴别术后轴性腰痛

是否来源于小关节。(3)戢骼关节阻滞:排除戢骼关节源性疼痛。(4)椎

间盘造影或窦椎神经阻滞术:如高度怀疑邻近节段椎间盘源性痛。术后顽

固疼痛往往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神经阻滞技术如同探针,可帮助我

们一层层剥离,找到最核心、最需要干预的疼痛来源。

3综.合处理策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1)若明确为内固定问题(松动、断裂、位置不良)、假关节形成或严重

邻近节段退变,可能需翻修手术。(2)若为神经根粘连/卡压,可考虑微

创神经根松解术(如内镜下松解)o(3)若为小关节源性痛,可考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