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pptx
文件大小:3.3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68千字
文档摘要

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现场急救处置

01

基础医学认知

03

急诊救治流程

04

专科护理要点

05

并发症防治

06

康复管理体系

基础医学认知

01

颅脑解剖结构特点

颅盖骨

脑膜

颅底骨

脑实质

由额骨、顶骨、颞骨等构成,坚硬且不易变形,保护脑组织。

由蝶骨、筛骨等组成,有许多孔洞和裂隙,是神经和血管进出颅内的通道。

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组成,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是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负责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意识。

损伤病理演变过程

急性损伤期

损伤后立即发生,主要表现为脑震荡、脑挫裂等,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01

亚急性期

伤后数小时至数天,脑水肿逐渐加重,颅内压增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02

慢性期

伤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等,可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03

临床分型标准

主要指脑震荡,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可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轻型颅脑损伤

中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主要指脑挫裂伤,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时间在半小时至数小时之间,清醒后可再次出现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有定位体征。

主要指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伤后立即出现持续性昏迷,昏迷时间超过12小时,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偏瘫、瞳孔改变等严重症状。

现场急救处置

02

呼吸和心率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确保呼吸道通畅,评估有无窒息或心跳骤停。

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对周围环境有无反应,是否存在意识障碍。

瞳孔变化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判断是否存在脑神经受损。

伤口情况

检查患者头部是否有伤口、出血或血肿,评估伤口大小、深度及出血量。

生命体征初步评估

气道管理与氧疗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

吸氧

呼吸道保护

迅速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缓解脑缺氧状态,降低脑损伤程度。

如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确保通气。

对于昏迷或呕吐的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搬运固定保护原则

平稳搬运

在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身体平稳,避免剧烈摇晃或震动,以免加重脑损伤。

01

头部固定

在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头部的固定和保护,避免头部受到二次伤害。

02

脊柱保护

在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脊柱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弯曲或扭曲。

03

迅速转运

在做好初步急救措施后,应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04

急诊救治流程

03

GCS评分实施规范

通过呼唤、疼痛刺激等方式,判断患者清醒程度。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让患者说话,观察其语言是否清晰、连贯。

评估患者语言功能

让患者按照指令做出动作,观察其运动是否协调、灵活。

评估患者运动功能

影像学检查优先级

快速、准确地判断颅内有无出血、骨折等病变。

头颅CT

头颅MRI

脑电图检查

对于怀疑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病变时,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于怀疑有脑震荡等脑功能异常时,脑电图检查可提供重要参考。

紧急手术指征判断

颅内血肿量较大,引起颅内压明显升高。

01.

颅骨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存在颅内感染风险。

02.

怀疑有脑挫裂伤,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03.

专科护理要点

04

颅内压监测技术

监测方法

监测频率

监测指标

监测并发症

通过脑室引流、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等方法,实时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

包括颅内压数值、波形、颅内压正常值范围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颅内压变化情况,合理设定监测频率,确保及时发现颅内压升高。

注意预防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方法,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提高评估准确性。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误判和漏判,如瞳孔变化可能受光线、药物等因素影响,需综合分析。

意识状态观察方法

观察指标

观察频率

评估方法

注意事项

呼吸道精细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护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

预防感染

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窒息。

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换插管、吸痰、保持插管通畅,并注意固定插管,防止脱出。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调整呼吸参数,确保患者通气量和氧气供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患者口腔卫生和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避免交叉感染。

并发症防治

05

脑水肿控制策略

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