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疾病床边查房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床边查房准备
01
疾病基础概述
03
查体评估流程
04
应急处置方案
05
沟通教育要点
06
质量改进机制
疾病基础概述
01
脑卒中定义与分类标准
脑卒中(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或出血,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定义
按照发病机制,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分类标准
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6px
6px
6px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
发病率高
脑卒中幸存者中,很多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等。
致残率高
脑卒中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较高。
死亡率高
01
03
02
脑卒中患者治愈后,若不注意预防和治疗,复发率较高。
复发率高
04
病理生理机制要点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脑损害与恢复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出血,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组织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脑卒中发生后,受损的脑组织会出现坏死、凋亡等病理变化,同时伴随着神经功能的缺失。但早期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代偿。
床边查房准备
02
患者信息确认流程
核实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
02
04
03
01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
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
确认患者病史及用药情况
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当前用药情况等。
核实患者检查结果
头颅CT或MRI、脑电图、血液检查等。
神经评估工具准备
如NIHSS评分、GCS评分等。
神经功能评估量表
如MoCA量表、MMSE量表等。
认知功能评估工具
如脑室内引流管、颅内压监测仪等。
颅内压监测设备
如瞳孔观察仪、肌力评估工具等。
其他相关工具
神经科医师
负责神经系统的评估和治疗。
01
康复科医师
负责患者的康复评估和治疗。
02
营养科医师
负责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饮食调整。
03
护理团队
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病情监测。
04
多学科团队协作配置
查体评估流程
03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法
意识状态
颅神经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
感觉系统检查
判断患者是否清醒,能否正确回答问题,有无意识障碍。
评估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功能。
观察患者的肌张力、肌力、共济运动和步态等。
评估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如位置觉、运动觉)等。
生命体征监测重点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波动情况,及时处理高血压或低血压。
01
心率监测
记录患者的心率,注意心率的变化,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
02
呼吸监测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03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了解患者有无发热或体温过低的情况。
04
肺部感染筛查
尿路感染筛查
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感染症状。
注意患者排尿情况,检查尿常规,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并发症风险筛查
压疮风险筛查
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定期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风险筛查
观察患者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等症状,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应急处置方案
04
急性发作处理原则
早期识别
对于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进行快速识别,如突然出现的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头晕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紧急处理
神经保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如吸氧、心电监测、降温等,同时迅速呼叫急救医疗服务。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具备神经保护和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以减少神经细胞损伤。
1
2
3
个体化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溶栓、抗血小板、降压、调脂等。
药物选择
剂量调整
用药监测
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药物代谢情况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情恶化。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
康复评估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运动、感觉、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01
康复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治疗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02
康复实施
按照康复计划,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同时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