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伤情评估与分级
02
紧急处理步骤
03
降温处理方法
04
伤口保护措施
05
医疗衔接流程
06
处理禁忌与特殊场景
01
伤情评估与分级
表皮受伤
仅伤及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无水泡和破皮。
01
痛感强烈
烫伤部位对触摸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疼痛感明显。
02
轻微红肿
烫伤部位会出现轻微的红肿,但不会出现严重的水肿。
03
干燥无渗出
烫伤部位干燥,没有水泡或渗出液。
04
一级烫伤判断标准
二级烫伤症状识别
伤及真皮
烫伤伤及真皮层,皮肤出现水泡、破皮和渗液。
01
水泡形成
烫伤部位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内含黄色或透明液体。
02
疼痛剧烈
烫伤部位疼痛感剧烈,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03
红肿明显
烫伤部位周围会出现明显的红肿,并伴有局部灼热感。
04
三级烫伤紧急标志
皮肤焦黑或变白
痛感丧失
皮肤干燥、变硬
伤口焦痂或剥脱
烫伤伤及皮下组织,皮肤可能呈现焦黑或白色。
烫伤部位痛感丧失或感觉迟钝,因为神经末梢受损。
烫伤部位皮肤干燥、变硬,甚至呈皮革状。
烫伤部位可能出现焦痂或剥脱,暴露出红色的肉芽组织。
02
紧急处理步骤
脱离热源关键动作
立即离开热源或危险区域,避免进一步受伤。
迅速远离热源
迅速脱掉燃烧或浸热的衣物,注意保护皮肤。
除去热源物品
避免火势蔓延或加重伤势,尽量保持冷静。
切勿奔跑喊叫
冷水冲洗操作规范
避免使用冰水
冰水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效果。
03
冲洗时间应持续15-30分钟,直到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02
冲洗时间要足够
立即用冷水冲洗
用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烫伤程度。
01
保护创面基础要求
避免破损皮肤
尽量保护烫伤部位的水泡和皮肤,不要随意撕扯或弄破。
01
覆盖清洁纱布
用干净的纱布或布巾轻轻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
02
勿涂抹药物
不要涂抹任何药膏、酱油等物质,以免加重伤势或影响医生判断。
03
03
降温处理方法
持续冲洗时间控制
将烫伤部位放在流动自来水下持续冲洗,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烫伤程度。
冷水冲洗
冲洗时间
避免使用冰水
建议持续冲洗15-30分钟,或直到疼痛明显减轻。
冰水可能导致皮肤冻伤,加重伤情。
冰敷时避免直接接触冰块,以免冻伤皮肤组织。
冰敷禁忌
可使用湿毛巾、纱布等物品代替冰块进行冰敷,既可降温又能避免冻伤。
替代方案
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以免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冰敷时间
冰敷禁忌与替代方案
衣物去除注意事项
保留粘连部分
如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剥离,可剪去未粘连部分,保留粘连部分,以免加重伤势。
03
去除衣物时要轻柔,避免撕扯伤口,加重疼痛。
02
轻柔操作
迅速去除衣物
烫伤后应迅速去除衣物,避免衣物与皮肤粘连,加重伤情。
01
04
伤口保护措施
无菌敷料覆盖技巧
选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
选择干净、无菌的纱布或创可贴,避免使用不干净的布料或有绒毛的毛巾等。
轻轻覆盖伤口
敷料固定方法
将无菌敷料轻轻覆盖在伤口上,避免用力按压或摩擦伤口,以免引起疼痛和感染。
使用医用胶带或绷带将敷料固定在伤口周围,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1
2
3
水泡处理禁忌事项
避免挤破水泡
烫伤后形成的水泡不要随意挤破,因为水泡内的液体有助于伤口愈合。
01
禁用针或牙签刺破
不要用针或牙签等尖锐物品刺破水泡,以免引起感染和留下疤痕。
02
避免用胶布粘贴
不要在水泡上直接粘贴胶布,以免撕扯时损伤皮肤。
03
化学物质烫伤差异处理
立即远离化学物质,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避免化学物质继续渗透和扩大伤害。
迅速脱离致伤源
大量清水冲洗
特殊处理
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稀释和清除化学物质,冲洗时间应持续15-30分钟。
对于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应使用相应的中和剂进行处理,但需注意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加重伤害。
05
医疗衔接流程
需就医的明确指征
烫伤面积较大
伤口感染
深度烫伤
伤者年龄较小或较大
涉及手掌大小或更大的面积,或涉及脸、手、脚等重要部位。
伤及皮肤深层或出现焦痂。
出现红肿、流脓、发热等症状。
婴幼儿或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
止痛药
如磺胺嘧啶银等,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外用药物
01
02
03
04
预防感染,需按医嘱使用。
抗生素类药物
避免使用有色或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龙胆紫、红药水等。
禁用药物
急救药物使用原则
说明烫伤情况
包括烫伤面积、深度、伤口情况以及伤者年龄和健康状况。
询问急救措施
获取专业急救建议,如是否需要冷敷、如何保护伤口等。
安排就医时间
根据伤情确定是否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或是否可以等待至白天再就医。
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