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烫伤与烧伤现场急救.pptx
文件大小:3.8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烫伤与烧伤现场急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现场伤情评估

02

紧急处理原则

03

不同烧伤类型处置

04

特殊部位处理要点

05

医疗转运前准备

06

后续防治重点

01

现场伤情评估

烧伤程度分级标准

皮肤表层受伤,局部红肿、疼痛,无水疱,无破损。

一度烧伤

伤及真皮层,有水疱,疼痛剧烈,局部红肿明显。

二度烧伤

伤及皮下、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皮肤焦痂或苍白,疼痛消失,感觉丧失。

三度烧伤

表皮损伤与深层损伤判断

表皮损伤

皮肤表层受损,红斑、水疱、破皮等症状,轻微烧伤可于数天内恢复。

01

深层损伤

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受损,伤口呈焦痂或炭化,痛感减弱或消失,需长时间愈合。

02

烧伤深度判断

通过观察伤口颜色、质地、湿润度等特征,判断烧伤深度,为急救处理提供依据。

03

伤者意识状态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伤者有无昏迷、抽搐、谵妄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判断是否存在颅脑损伤。

03

检查伤者呼吸、心跳是否正常,有无呼吸急促、心跳过速或过缓等异常表现。

02

呼吸、心跳情况

清醒程度

判断伤者是否清醒,能否自主回答问题,对周围环境有无反应。

01

02

紧急处理原则

脱离致伤源操作规范

迅速脱离火源,滚动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注意保护头面部。

火焰烧伤

接触性烧伤

化学性烧伤

立即脱去被热液浸湿的衣物,避免热液继续作用于皮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可能去除化学物质,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用自来水或清洁的冷水冲洗创面,以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力继续作用于皮肤。

冷水冲洗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包裹冰块,放在创面处冷敷,以减轻疼痛和水肿。

冷敷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涂抹适当的烧伤药膏,促进创面愈合。

涂抹药物

创面降温处理方法

污染物清除注意事项

清除创面异物

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擦去创面上的泥土、污物等,避免感染。

01

保留水疱皮

对于有水疱的创面,尽量不要弄破水疱皮,以保护创面。

02

勿用刺激性药物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清洁剂,以免加重伤情。

03

03

不同烧伤类型处置

热液烫伤处理流程

迅速脱离热源

迅速离开热源或脱掉被热液浸湿的衣物,避免热力继续作用于皮肤。

涂抹药膏

在烫伤部位涂抹适当的药膏,如抗生素软膏或烧伤膏,以预防感染。

冷水冲洗

用冷水(不是冰水)冲洗烫伤部位,或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热力对皮肤的进一步伤害。

去除衣物

轻轻脱去被热液浸湿的衣物,避免皮肤与衣物粘连。

火焰烧伤应急步骤

6px

6px

6px

迅速扑灭身上的火焰,可以就地滚动或用湿毛巾覆盖。

灭火

轻轻脱去被火焰烧着的衣物,避免皮肤与衣物粘连。

去除衣物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热力对皮肤的进一步伤害。

冷却处理

01

03

02

若烧伤部位在呼吸道附近,应及时送医治疗,以避免呼吸道黏膜受损。

保护呼吸道

04

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部位,以稀释和去除化学物质。

大量清水冲洗

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

中和剂应用

01

02

03

04

立即远离化学物质,并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湿的衣物。

迅速脱离化学物质

化学烧伤往往较为复杂,应尽快送医治疗,以减轻伤害。

寻求医疗救助

化学烧伤中和方案

04

特殊部位处理要点

面部烧伤保护措施

面部烧伤后应避免用手直接揉搓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避免用手直接揉搓

用冷水或冰块迅速冷却受伤部位,以降低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

迅速冷却

如果面部烧伤涉及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并尽快送医治疗。

保护眼睛

关节区域包扎技巧

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

关节区域烧伤后应选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01

包扎不宜过紧

包扎时要避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关节活动。

02

保持关节功能位

包扎时要尽量保持关节功能位,以便日后恢复关节功能。

03

呼吸道灼伤应对策略

呼吸浅而快时避免过度通气

呼吸道灼伤后,应避免过度通气,以免加重呼吸道损伤。

03

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免危及生命。

02

呼吸困难时寻求帮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灼伤后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烟雾应迅速避开。

01

05

医疗转运前准备

创面护理方法

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感染,使用医生推荐的消毒液进行常规消毒。

创面清洁

创面保湿

避免刺激

使用适当的保湿霜或油膏,避免创面过度干燥,有助于皮肤恢复。

避免创面受到阳光直射、摩擦等刺激,以免加重疤痕形成。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性锻炼,有助于减轻疤痕挛缩和关节僵硬。

早期活动

根据疤痕部位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恢复功能。

康复训练

使用压力衣、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帮助疤痕部位恢复功能,减少疤痕形成。

辅助器具

功能性锻炼与康复

饮食调理与忌口

高蛋白食物

多食用瘦肉、鱼、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