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皮肤血管炎
;第一节过敏性紫癜
;临床表现;(1)单纯型紫癜损害仅局限于皮肤者。
(2)关节型紫癜本型以紫癜伴有关节肿胀、疼痛为主,主要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主,也可累及肘、腕、指关节,常伴有小腿下1/3肿胀,皮损发展时关节症状加重。;(3)腹型紫癜本型以紫癜伴消化道症状为主,可出现脐周和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可有便血甚至肠穿孔或肠套叠。少数病人仅有腹痛而无皮损时,常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4)型紫癜本型以紫癜并发肾脏损害为主,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数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肾功能不全。
(5)混合型紫癜同时具有上述各型紫癜的症状。
5.病程较迁延,多数在1~2个月痊愈,重者迁延1~2年,常复发。
;过敏性紫癜(双下肢)过敏性紫癜(下肢)过敏性紫癜(上肢)
;治疗;3.关节型紫癜给予氨苯砜、羟氯喹,疼痛明显时加服非糖皮质激素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4.已知细菌感染为诱因者应用抗生素。
5.对腹型、肾型紫癜,除上述治疗外,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第二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临床表现;3.皮损特点皮损呈多形性,可表现为紫癜、红斑、丘疹、水疱、血疱,糜烂、结节、坏死及溃疡等,常多种皮疹同时存在,但以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为主要特征。
4.自觉症状瘙痒和烧灼感,较大的丘疹、结节及溃疡伴疼痛,可有发热、头痛、乏力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5.部分患者可累及内脏器官称为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累及胃肠道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或便血;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头痛、感觉及运动障碍或复视;累及肺部时X线双肺可见弥漫性浸润或结节状阴影。
6.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治疗;第三节结节性红斑
;临床表现;4.皮损特点皮损为鲜红色圆形、类圆形疼痛性结节,直径1~5cm,数个至数十个,稍高出皮面,表面皮肤鲜红紧张,水肿发亮,皮温高,中等硬度,对称分布,互不融合。数日后结节软化,颜色逐渐由鲜红色变为紫红色、黄褐色,不破溃、不化脓,消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5.部分患者结节持续不退,炎症及疼痛症状较轻,持续1~2年不破溃,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或迁延性结节性红斑。
6.自觉症状明显疼痛和压痛。
7.病程约3~6周结节自行消退,但可复发。;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红斑
;治疗;3.疼痛明显者服用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
4.结节数目多、疼痛明显时服用泼尼松,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
5.碘化钾口服也有较好疗效,也可选用羟氯喹、氨苯砜。;第四节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3.皮损特点初起为群集的针尖大的红色瘀点,不高出皮面,后密集成片,逐渐向外扩展,中心逐渐变为棕褐色。新发瘀点不断出现于边缘部位及陈旧皮损内,呈辣椒粉样斑点。皮损数目多少不等。
4.自觉症状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
5.病程慢性,持续多年后可自愈。;(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1.青年女性多见
2好发部位好发于下肢特别是小腿伸侧,对称分布;3.皮损特点初起为紫红色环状斑疹,直径1~3cm,边缘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中央出现点状、针尖大红色瘀点。皮损中央逐渐消退可有轻度萎缩,向周围离心性扩大呈环状、半环状或同心圆样损害。皮损颜色可为棕褐、紫褐或黄褐色,可自然消退,但其边缘可再出现新疹。
4.自觉症状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
5.病程慢性,反复迁延持续数月至数年。
;(三)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1.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
2.好发部位多见于小腿,也可延及大腿和躯干下部,对称分布。
3.皮损特点皮疹初为针尖大至粟粒大铁锈色苔藓化丘疹,伴紫癜性损害,融合成境界不清的斑片或斑块。斑块内有红斑、瘀点及橘红色、铁锈色、黄褐色等不同颜色的丘疹,表面少量鳞屑。
;4.自觉症状自觉瘙痒。
5.病程慢性,持续数月至数年。;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治疗;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