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卫生宣教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常见疾病防护
01
基础解剖认知
03
日常清洁规范
04
异常症状识别
05
诊疗手段科普
06
应急处理指南
基础解剖认知
01
耳部结构与功能
具有收集声音的功能,同时也能够排出耳垢。
耳廓
传导声波至中耳,具有共鸣作用。
外耳道
包含听骨链和鼓室,负责声波传导和听力调节。
中耳
包含耳蜗和前庭系统,负责听觉和平衡感知。
内耳
鼻腔生理作用
呼吸功能
共鸣作用
嗅觉功能
湿润与加温
鼻腔是呼吸的主要通道,通过纤毛运动和分泌物排出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腔内的嗅区能够识别和传导气味,影响人的食欲和情绪。
鼻腔与鼻窦共鸣,增强声音的质量和音色。
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和加温,保护下呼吸道免受刺激。
咽喉健康指标
吞咽功能
咽喉是食物和液体的通道,通过协调的肌肉运动完成吞咽动作。
01
呼吸功能
咽喉是呼吸的必经之路,保障呼吸通畅是咽喉健康的基本要求。
02
发声功能
咽喉是语音产生的关键部位,包含声带和共鸣腔。
03
保护性反射
咽喉具有咳嗽和呕吐等保护性反射,有助于排出异物和有害物质。
04
常见疾病防护
02
过敏性鼻炎预防
避免过敏原
饮食调理
增强免疫力
保持鼻腔清洁
减少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原的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食用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定期清理鼻腔,保持鼻腔干净,防止细菌滋生。
洗澡、游泳时耳道进水,容易引发中耳炎。
耳道进水
耳垢积聚过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中耳炎。
耳垢积聚
01
02
03
04
感冒、鼻炎等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是导致中耳炎的重要原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
长时间佩戴耳机,容易损伤听力,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长时间佩戴耳机
中耳炎诱发因素
咽喉反流管理
饮食习惯调整
睡前禁食
生活方式改善
嗓音保护
减少高脂、高糖、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饮酒和过度饮茶。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长期久坐、过度劳累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睡前2-3小时禁食,避免食物反流至咽喉部。
避免过度用嗓、长期大声喊叫等行为,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和损伤。
日常清洁规范
03
切勿使用棉签
避免棉签深入耳道清理,以防损伤耳道皮肤和鼓膜。
不用过氧化物清洁
避免使用含有过氧化氢等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对耳道造成刺激和损伤。
避免耳道进水
洗澡或洗头时,注意保护耳道,避免水进入耳道导致感染。
寻求专业帮助
如有耳垢或耳道不适,应由专业医生处理,切勿自行清理。
耳道清理禁忌
鼻腔冲洗操作
使用生理盐水
正确冲洗方法
避免过度冲洗
冲洗后清洁
选择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以保持鼻腔清洁和湿润。
使用专业的鼻腔冲洗器,将水流入鼻腔一侧,经口部呼出,反复冲洗。
避免过度冲洗鼻腔,以免破坏鼻腔内自然菌群平衡。
冲洗后需清理鼻腔残留物,保持鼻腔干净通畅。
口腔咽喉消毒
勤漱口
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和细菌。
使用消毒液
选择适合口腔消毒的消毒液,如碘伏等,可有效杀灭口腔细菌。
刷牙方法
刷牙时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注意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保持口腔卫生。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过于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对口腔和咽喉造成刺激和损伤。
异常症状识别
04
听力下降警示
耳垢异常增多
对声音反应迟钝
常常要求提高音量
语言发育迟缓
耳垢是保护耳道的自然物质,但过多可能影响听力。若发现耳垢异常增多,需及时清理并检查听力。
如孩子经常要求提高电视或音响的音量,可能是听力下降的迹象。
如孩子对叫唤声反应迟钝或需要多次呼叫才有回应,需警惕听力问题。
听力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如说话晚或发音不清。
持续性鼻塞排查
如鼻塞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排查是否存在鼻部疾病。
鼻塞持续时间较长
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治疗。
鼻塞伴有流涕、喷嚏
如孩子因鼻塞而张口呼吸、打鼾或睡眠不安,需及时检查鼻部情况。
鼻塞影响睡眠
声带异常表现
声音嘶哑或失声
可能是声带炎、声带小结等声带疾病的症状,需及时诊治。
01
发音费力或音调异常
如孩子发音费力、音调异常或不能发出某个音节,可能是声带问题。
02
频繁清嗓或咳嗽
孩子频繁清嗓或咳嗽可能是喉部不适或声带疾病的表现,需引起注意。
03
诊疗手段科普
05
内窥镜检查流程
耳鼻喉科内窥镜种类
包括耳镜、鼻镜、喉镜等,每种内窥镜都有不同的直径、视角和操作方式。
02
04
03
01
检查过程
医生将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观察相应部位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并可通过内窥镜进行取样或治疗。
检查前准备
患者需要提前清洁鼻腔、口腔,有时还需局部麻醉。
检查后注意
检查后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或疼痛,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