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的诊断、评估流程2025
慢性腹痛定义为持续或间断发作的腹部疼痛,病程通常超过三个。与急
性腹痛的紧急性和器质性病变高发性不同,慢性腹痛的病因更为复杂,既
可能源于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也可能由功能性疾病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甚至多种因素交织。
详尽的病史采集
病史是慢性腹痛诊断的基石,需要比急性腹痛更深入、更细致的询问,特
别关注疼痛的长期演变和与生活因素的关联。
?疼痛特征:
?部位、性质、程度、放射:慢性腹痛部位可能不固定,性质多样,需详
细描述。注意疼痛是否局限或弥散。
?起病时间及病程:确认病程是否超过三个。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间歇性
发作?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规律性:疼痛与进食(餐后加重/缓解)、排便(排便后缓解/加重)、
经周期、体位、活动、情绪等的关联。
?睡眠影响:夜间痛醒常提示器质性病变。
?伴随症状: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吞咽困难、反酸、烧心、
黄疸、便血、黑便、体重下降等。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痛经、性交痛、不孕、经
紊乱、阴道分泌物异常。
?全身症状:发热、寒战、贫血、乏力、关节痛、皮疹、皮肤黏膜改变。
?“报警症状”:存在以下任何一项报警症状,应高度怀疑器质性病变,
并优先进行相关检查: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夜间痛醒(疼痛剧烈到从睡眠中醒来)
?新发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
?持续性呕吐或剧烈呕吐
?便血、黑便、呕血
?不明原因的贫血
?黄疸
?腹部或腿部肿胀
?新发或进行性加重的腹部包块
.年龄>5。岁(尤其是新发腹痛)
?家族史(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
?既往史:
?腹部手术史:警惕术后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
?既往疾病史: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结缔组织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
?用药史:NSAIDs、抗凝剂、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
?旅行史、感染暴露史。
?个人史与心理社会史:
?吸烟、饮酒史。
?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特定食物不耐受。?职业、生活压力:评估是
否存在慢性压力、焦虑、抑郁、创伤史(如童年逆境)等心理社会因素,
这在功能性腹痛中尤为重要。
?应对疼痛的方式。
全面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细致入微,寻找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并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
况。
?全身状态评估:营养状况(体重、体质指数)、面色、巩膜有无黄染、
皮肤有无皮疹或紫瘢、淋巴结触诊。
?腹部检查:
?视诊:腹部有无膨隆、凹陷、瘢痕、肠型、胃型、血管纹理、腹壁疝。
?听诊:肠鸣音的频率、性质(亢进、减弱、消失),有无血管杂音。
?叩诊:全腹叩诊,有无压痛、鼓音、浊音、移动性浊音。
?触诊:
?轻柔触诊,循序渐进:从非疼痛区开始,逐步移向最痛区。
?压痛点:寻找固定或弥散的压痛点,评估压痛程度。
?肿块:触诊腹部有无包块,评估其大小、位置、质地、活动度、搏动性。
?腹壁疼痛鉴别:可行Carnett征(患者仰卧位抬高头部或双腿时,若局
部压痛加重,提示腹壁病变)。
?直肠指检/盆腔检查:
?直肠指检:评估直肠窝有无压痛、肿块、粪便性状及有无隐血。
?女性盆腔检查:评估子宫、附件有无触痛、肿块、粘连,鉴别妇科疾病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
?其他系统检查:心肺听诊、脊柱检查、男性生殖器检查等,排除牵涉痛
或系统性疾病。
分层化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应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选择,首先进行初步筛查,
若有报警症状或可疑发现,再进行更高级、更具侵入性的检查。
1.初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贫血(慢性失血、营养不良)、白细胞增高(炎症)、血小板
计数。
?血生化:
?肝肾功能:排除肝肾疾病。
?血糖、血脂、电解质。
?淀粉酶、脂肪酶:排除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持续炎症。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提示炎症性肠
病、结缔组织病等)。
?尿常规及尿沉渣分析:排除泌尿系感染、血尿等。
?粪常规及便隐血试验:排除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
?妊娠试验(HCG):育龄期女性。
?甲状腺功能。
2.初步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首选无创检查。可评估肝胆胰脾、肾脏、输尿管、膀胱、子
宫附件等器官有无病变(如结石、囊肿、炎症、积水、包块)。
?腹部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