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pdf
文件大小:9.14 M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29万字
文档摘要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摘要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重症卒

中是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

降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任务。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

病学组组织专家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的基础上,

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

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订了《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该指

南针对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

义、重症监护与管理、神经专科管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为重症

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等】】,

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重症卒中是致

死亡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

疾病负担的关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于2015

年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2015》[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及中国

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也发布了相关专家共

识[「4]。此版更新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

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

治和研究提供指。由于篇幅所限,本次更新主要以缺血性卒中(即

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SAH)为代表,未涵盖脑静脉血栓

形成等脑血管病,相关内容可参考相应指南[5]。本指南遵循

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制订原则及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表

1)E6]O

表1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⑹

Table1Recommendedstrengthandevi?deyxcejeyej

standards

推荐强度(分为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基于B级证据和(或)专家共识

m级:基于c级证据和(或)专家共识

IV级:基于D级证据和(或)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为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

机对照试验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

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本版指南基于不同类型卒中重症管理共性,提出重症卒中全程管

理的理念,关注重症管理与卒中专科诊治相结合,强调早期识别和干

预,为患者提供合理诊治,转重症为轻症,防止发展为危重症,从而

改善患者预后。我们通过系统文献检索进行证据更新和评价,由神经

内科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执笔撰写,经过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神经

外科和护理等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为参与重症卒中诊疗的医务人

员提供专业化指。本指南已注册(PREPARE-2023CN092)。

重症卒中的概念

重症卒中尚缺乏统一的定义,但不同病理类型的演变发展具有共

同点,表现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可伴呼吸、循环等多系统严重功能

障碍,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一、重症脑梗死

国外学者最早在1996年提出“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

artery,MCA)梗死”的概念来描述大面积MCA梗死,强调其恶性病

程和不良预后[7]。后续衍生出重症脑梗死相关的众多名词术语,

可总结为4组概念[8,9,1。,]:(1)重症脑梗死:基于临

床表现,多在发病1个月内评估:12],常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