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理论.ppt
文件大小:4.52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3
总字数:约3.61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的来源外胚层?神经节脑、脊髓及运动神经??眼(视网膜)及其它?神经板外胚层?神经节、感觉神经及末梢??神经嵴眼球、真皮内及其它黑素细胞???表皮内的黑素细胞??基底细胞??表皮及毛根鞘?棘细胞??????毛发?体表外胚层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皮脂腺皮肤附属器???顶泌汗腺??小汗腺胚芽细胞小汗腺??乳腺及其它???????????中胚层真皮、皮下组织、血管、淋巴管、肌肉第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解剖学人体最大器官表面积1.5-2.0平米表皮与真皮总重占体重5%,含皮下组织16%第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第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厚度平均0.5-4毫米,表皮0.04-1.6毫米,真皮0.4-2.4毫米背部、臀部较厚,眼睑、耳后较薄女性、老人皮肤薄表皮20岁最厚,真皮30岁最厚皮肤过厚发黄,过薄敏感第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纹及线皮纹——人体皮肤各部位由表皮和真皮隆起的皮肤嵴纹及皮沟所构成的纹理。皮沟——皮肤表面肉眼可见的细小沟纹,由真皮纤维的排列和牵拉所致。皮嵴——皮沟将皮肤划分成大小不等的细长隆起。皮野——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分为菱形或多角形微小区域。皮肤张力线(朗氏线)——是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在真皮内按一定方向排列形成的张力线,不同部位皮肤的张力各有固定方向。第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组织学与生物学一、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构成。第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黑素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透明层第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95%不断代谢更新,最终形成角蛋白。角蛋白有序排列是皮肤抵抗物理化学微生物损害的重要因素。第1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角质层表皮最外层,与皮肤美容关系最密切5-15层胶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砖墙结构”1、维持屏障作用2、影响药物吸收3、主要吸收脂溶性物质4、皮肤锁水功能第1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正常角质层含水量10%-20%低于10%出现皮肤干燥正常情况下角质层表皮水分流失2-5克/(小时.平方厘米)温度降低,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冬天皮肤容易开裂)所有影响角质层的皮肤病,都会使皮肤更加干燥角质层过厚,皮肤粗糙晦暗角质层过薄,出现皮肤问题(潮红、cap扩张、色沉、老化)第1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角质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终点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角质化细胞套膜(CE)蛋白包膜——特殊角化包膜结构蛋白交联而成,包括多种蛋白,含量最多的是兜甲蛋白,与美容保湿最密切的是丝聚合蛋白,如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寻常型鱼鳞病和异位性皮炎的强易感性。脂质包膜——角质细胞外的包膜,限制细胞内水和水溶性氨基酸的丢失及细胞外水的摄入。酶——最重要的是转谷酰胺酶,影响CE形成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第1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间质主要由脂质构成,还有少量天然保湿因子(NMF)1、细胞间脂质(结构脂质)主要成分:神经酰胺(50%)游离脂肪酸(10-20%)胆固醇(25%)三者比率3:1:1(最佳摩尔比率)结构:双分子层功能:防止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阻止有害物质入临床意义:神经酰胺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特应性皮炎、湿疹游离脂肪酸减少——银屑病胆固醇减少——皮肤老化、光老化第1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天然保湿因子(NMF)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存在于角质化细胞套膜中。功能:帮助角质细胞吸水,促进酶的代谢反应,有助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