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护理及脊柱专科评估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项不属于骨科手术前皮肤准备的范围()
A.手术切口周围15-20cm
B.整个肢体
C.手术部位的相邻关节
D.仅手术切口周围5cm
答案:D。骨科手术前皮肤准备范围一般要求手术切口周围15-20cm,有时需要整个肢体或包含手术部位的相邻关节,仅5cm范围过小,不能满足手术无菌要求。
2.骨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感染
B.出血
C.关节僵硬
D.深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D。骨科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卧床制动等原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出血也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但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稍低,关节僵硬多为后期并发症。
3.脊柱骨折患者搬运时,正确的方法是()
A.一人抬头,一人抬脚
B.搂抱搬运
C.三人平托法
D.单人背运
答案:C。脊柱骨折患者搬运时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移位损伤脊髓。三人平托法可以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避免脊柱扭曲,是正确的搬运方法。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搂抱搬运和单人背运都会导致脊柱弯曲,增加脊髓损伤的风险。
4.关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错误的是()
A.及时评估疼痛程度
B.疼痛剧烈时使用镇痛药
C.指导患者放松技巧
D.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的,无需处理
答案:D。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需要及时评估程度,根据疼痛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疼痛剧烈时可使用镇痛药,同时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音乐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告知患者疼痛无需处理是错误的,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
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应保持()
A.内收、内旋位
B.外展、中立位
C.外旋、屈曲位
D.内收、屈曲位
答案:B。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防止髋关节脱位,患者髋关节应保持外展、中立位。内收、内旋位,外旋、屈曲位,内收、屈曲位都可能增加髋关节脱位的风险。
6.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评估中,最重要的是()
A.心理评估
B.肺功能评估
C.皮肤评估
D.营养状况评估
答案:B。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脊柱畸形可能会影响胸廓的发育和肺部的扩张,导致肺功能受损。手术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要求较高,因此肺功能评估是术前评估中最重要的一项。心理评估、皮肤评估和营养状况评估也很重要,但相对肺功能评估而言,不是最关键的。
7.骨科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不包括()
A.促进血液循环
B.防止肌肉萎缩
C.减少肺部并发症
D.促进骨折断端移位
答案:D。骨科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减少肺部并发症等。而促进骨折断端移位是错误的,早期活动是在保证骨折固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是促进康复而不是导致骨折移位。
8.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术后平卧24小时
B.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C.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D.观察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
答案:C。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术后平卧24小时,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过早下床活动可能会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增加复发的风险,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活动。
9.骨牵引患者护理时,错误的是()
A.保持牵引针孔清洁干燥
B.每日用酒精消毒针孔
C.牵引重量可随意增减
D.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答案:C。骨牵引患者护理时,要保持牵引针孔清洁干燥,每日用酒精消毒针孔,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牵引重量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计算确定的,不能随意增减,否则会影响牵引效果或导致骨折移位等不良后果。
10.脊柱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的原因不包括()
A.麻醉影响
B.长期卧床
C.饮食中膳食纤维过多
D.神经损伤
答案:C。脊柱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的原因主要有麻醉影响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长期卧床使胃肠蠕动减弱,神经损伤影响排便反射等。而饮食中膳食纤维过多有助于促进排便,不会导致腹胀、便秘。
1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开始时间是()
A.术后1-2天
B.术后1周
C.术后2周
D.术后1个月
答案:A。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一般术后1-2天就可以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等功能锻炼,早期锻炼可以减少关节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12.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错误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C.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无需监测肝功能
D.观察有无寒性脓肿形成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