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首次护理记录范文
患者姓名:[具体姓名]性别:[具体性别]年龄:[具体年龄]住院号:[具体号码]
入院时间:[具体年月日时分]入院诊断:[具体诊断名称,如右肱骨骨折、左股骨颈骨折等]
患者于今日[具体时间]由平车推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稍差,面色略显苍白,表情痛苦,被动体位。患者自述因[具体受伤原因,如不慎摔倒、车祸碰撞等]致[受伤部位,如右上肢、左下肢等]疼痛、活动受限[具体时长]。
一般情况:体温36.8℃,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形,活动自如。
专科情况:[受伤肢体具体情况描述],以右肱骨骨折为例,右上肢肿胀明显,可见大片瘀斑,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上肢活动受限,末梢血运及感觉可,手指活动尚可。左下肢同理,若为左股骨颈骨折,左髋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呈屈曲、内收、外旋畸形,腹股沟中点压痛(+),纵向叩击痛(+),左下肢较右侧短缩约2cm,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足趾活动可。
护理措施实施情况:
1.安置患者于骨科病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于右肱骨骨折患者,给予夹板外固定,固定时注意观察夹板的松紧度,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过紧影响肢体血运,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对于左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皮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及病情遵医嘱设置,一般为体重的1/7-1/10,保持牵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牵引绳应与患肢长轴平行,滑轮应灵活,牵引锤应悬空。
2.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止痛等治疗。使用生理盐水500ml加维生素C2g静脉滴注,以补充水分和营养,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疼痛是否缓解,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精神状态等,若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或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4.观察骨折肢体的肿胀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末梢血运情况。每1-2小时观察一次右肱骨骨折患者右上肢的肿胀程度,有无继续加重,皮肤颜色是否红润,温度是否正常,手指的感觉是否灵敏,有无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手指的活动是否自如,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正常。对于左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左下肢的肿胀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足趾的感觉及活动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肢体肿胀加剧、皮肤苍白或紫绀、温度降低、感觉减退、末梢血运障碍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和活动。对于右肱骨骨折患者,指导其保持右上肢的功能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避免下垂加重肿胀。鼓励患者进行握拳、屈伸手指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左股骨颈骨折患者,指导其保持平卧位,患肢外展30°中立位,可在两大腿之间放置软枕,防止患肢内收、外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用力收缩大腿前方肌肉,持续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小时10-15次,以防止肌肉萎缩。
6.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右肱骨骨折患者,注意观察夹板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破溃等。对于左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牵引部位的皮肤有无压痕、水疱等,定期用温水擦拭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7.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受伤,对疾病的预后存在担忧和恐惧心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折的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及预后情况,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和支持。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
1.疼痛:与骨折创伤有关。护理目标:患者疼痛在24小时内有所缓解,3天内疼痛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