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校验考试资源库以及答案
一、法律法规知识
1.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知识
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多长时间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答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解析: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使用情况能及时被监管部门掌握,便于对特种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使用单位及时办理登记,有助于监管部门了解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单位情况等,从而更好地开展安全监管工作。
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报废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前款规定报废条件以外的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
解析:明确报废规定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存在严重隐患且无修复价值的设备及时报废,能避免因设备继续使用而引发安全事故。对于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但仍可继续使用的设备,通过检验或安全评估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使用,既能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又能保证安全。
2.电梯相关安全法规及规范
问题:《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中,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有哪些?
答案: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包括:(一)遵守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二)设置电梯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三)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四)保证电梯的选型、配置及安装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五)在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六)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维护保养,并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七)制定电梯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八)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九)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和培训;(十)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十一)及时落实电梯安全隐患的整改;(十二)协助做好电梯的应急救援等工作。
解析:这些职责涵盖了电梯从选型、安装、使用到维护、应急等各个环节,使用单位履行好这些职责,能确保电梯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安全运行,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电梯安全管理知识
1.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问题: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电梯安全操作规程,明确电梯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电梯启动、运行、停止的操作要求等;(二)电梯维护保养制度,规定电梯维护保养的周期、内容、方式以及维护保养单位的职责等;(三)电梯定期检验制度,确定电梯定期检验的时间安排、检验项目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四)电梯安全检查制度,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记录要求;(五)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方式等作出规定;(六)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制定电梯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救援程序、救援物资和设备等;(七)电梯档案管理制度,对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资料、安装调试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检验报告等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管理。
解析: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基础。各项制度相互配合,从操作规范、维护保养、检验检查、人员培训到应急救援和档案管理,全方位保障电梯的安全性能。
2.电梯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问题:电梯日常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电梯日常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外观检查,检查电梯轿厢、层门、门套等部位是否有损坏、变形、松动等情况;(二)运行状况检查,观察电梯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振动、噪声,平层是否准确;(三)安全装置检查,检查电梯的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四)电气系统检查,检查电梯的控制柜、电线电缆、照明、通风等电气系统是否正常,有无漏电、短路等现象;(五)轿厢内设施检查,检查轿厢内的报警装置、应急照明、通风装置等是否正常运行。
解析:日常安全检查